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5年1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省十二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仁贵
大会主席团:
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14年,省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增速平稳较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成绩来之不易。总的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保持全省经济较快增长任务艰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合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更为艰难;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不足,工业、农业稳定增长基础不牢固;地方政府性债务等方面存在一定潜在风险;生态基础脆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创新,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保持较快增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总体可行,符合我省实际。建议批准《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科学把握新常态,促进经济较快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正处于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促增长,努力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资源配置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全面推进开放合作,以贵广高铁开通为契机,深入推进泛珠等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5个100”工程等重点发展平台为抓手,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进一步规模化、高端化、配套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统筹城乡规划,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山水林田湖”及城镇风貌的保护和民族文化、山地景观等特色。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和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环保设施建设,严格环境执法,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的环境管控。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子,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防止引进高污染项目和落后产能。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抓好创业就业、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重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强化法治思维,着力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等经济社会各类风险,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深度研究,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省十二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仁贵
大会主席团:
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14年,省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增速平稳较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成绩来之不易。总的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保持全省经济较快增长任务艰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合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更为艰难;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不足,工业、农业稳定增长基础不牢固;地方政府性债务等方面存在一定潜在风险;生态基础脆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创新,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保持较快增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总体可行,符合我省实际。建议批准《贵州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科学把握新常态,促进经济较快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正处于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促增长,努力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资源配置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全面推进开放合作,以贵广高铁开通为契机,深入推进泛珠等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5个100”工程等重点发展平台为抓手,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进一步规模化、高端化、配套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统筹城乡规划,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山水林田湖”及城镇风貌的保护和民族文化、山地景观等特色。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和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环保设施建设,严格环境执法,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的环境管控。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子,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防止引进高污染项目和落后产能。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抓好创业就业、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重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强化法治思维,着力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等经济社会各类风险,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深度研究,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