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贵州省2009年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2010年7月2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汉樵
省人大常委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于7月12日召开第50、51次委员会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2009年度贵州省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1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2009年省本级决算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93.5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为94.06亿元,为预算的100.60%,比上年增加6.32亿元,增长7.20%。加上中央各项补助920.82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4亿元和各地结算上划省收入6.96亿元,上年结余48.19亿元,收入合计1134.03亿元。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219.2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为388.1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95亿元,增长50.90%。加上省对下补助支出654.7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1.79亿元,安排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2亿元,转贷债券支出28亿元,支出合计1075.53亿元。收支相抵,省本级滚存结余58.50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8.28亿元,净结余0.22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省人民政府及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理财,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继续增强,总的看来,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贵州省2009年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省审计部门坚持依法审计,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突出对事关发展、稳定、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在查处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省级预算管理的建议是可行的。建议省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处的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进行整改,并在2010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做好财政、审计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努力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省级预算一般细化到款,重点到项,对应当纳入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将年初能够确定的中央转移支付列入预算,逐步缩小预算与决算的差距。部门预算要编制到具体项目和使用单位,项目支出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对所有预算内、外收入都应全额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二)加强项目库管理工作,提高项目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加强省级部门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目标明确、分配公开、评审严格、责任明晰的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滚动管理。各部门应当认真做好项目支出滚动计划与年度预算的衔接工作,按程序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计划性。
(三)严格预算管理,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部门的责任感。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不严格执行预算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科学客观的财政支出监督和效益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税源控缴机制,严格依法进行税收征管,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继续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突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规范,确保政府非税收入足额、安全、及时入库。
(六)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继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突出对民生方面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努力从体制上、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汉樵
省人大常委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于7月12日召开第50、51次委员会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2009年度贵州省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1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2009年省本级决算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93.5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为94.06亿元,为预算的100.60%,比上年增加6.32亿元,增长7.20%。加上中央各项补助920.82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4亿元和各地结算上划省收入6.96亿元,上年结余48.19亿元,收入合计1134.03亿元。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219.2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为388.1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95亿元,增长50.90%。加上省对下补助支出654.7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1.79亿元,安排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2亿元,转贷债券支出28亿元,支出合计1075.53亿元。收支相抵,省本级滚存结余58.50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8.28亿元,净结余0.22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省人民政府及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理财,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继续增强,总的看来,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贵州省2009年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省审计部门坚持依法审计,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突出对事关发展、稳定、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在查处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省级预算管理的建议是可行的。建议省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处的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进行整改,并在2010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做好财政、审计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努力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省级预算一般细化到款,重点到项,对应当纳入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将年初能够确定的中央转移支付列入预算,逐步缩小预算与决算的差距。部门预算要编制到具体项目和使用单位,项目支出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对所有预算内、外收入都应全额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二)加强项目库管理工作,提高项目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加强省级部门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目标明确、分配公开、评审严格、责任明晰的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滚动管理。各部门应当认真做好项目支出滚动计划与年度预算的衔接工作,按程序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计划性。
(三)严格预算管理,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部门的责任感。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不严格执行预算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科学客观的财政支出监督和效益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税源控缴机制,严格依法进行税收征管,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继续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突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规范,确保政府非税收入足额、安全、及时入库。
(六)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继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突出对民生方面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努力从体制上、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