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1至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1年11月21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李岷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11年1至10月全省和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1年1至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财政收入情况: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0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以下简称为增加)30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为增长)38.04%。全省一般预算收入624.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46%,增加203.4亿元,增长48.28%。其中:税收收入430.96亿元,增加99.92亿元,增长30.18%;非税收入193.72亿元,增加103.49亿元,增长114.69%。
全省财政支出情况: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542.1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98%,为调整预算的109.37%,增加522.57亿元,增长51.25%。
(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省本级财政收入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32.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0.96%,增加44.04亿元,增长49.68%。其中:税收收入87.87亿元,为预算的102.55%,增加21.63亿元,增长32.65%;非税收入44.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74.46%,增加22.41亿元,增长100.01%。
省本级财政支出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459.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41%,同比增加196.10亿元,增长74.58%。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7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91.44%,同比增加4.01亿元,增长118.41%。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4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47.92%,同比增加10.08亿元,增长332.74%。
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年初预算3.10亿元全部为2010年结转收入。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2.57亿元,为预算的83%,同比增加1.47亿元,增长57.2%。(1至10月全省及省本级财政收支主要项目完成情况见附件)
(三)预计全年预算完成情况
全省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全省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分析,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比去年970亿元增长30%以上,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全年完成750亿元左右,比去年534亿元增长40%,剔除按规定从预算外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均增长25%以上。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全年完成20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超过25%以上。
省本级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全年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 155 亿元,超预算任务 9.14亿元。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目前难以预计。因为,按照省政府的文件规定,我省提高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和扩大了征收范围;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建税等一般预算和基金收入项目中计提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同时,由于年初向省人代会报告的中央转移支付数额,是财政部预告知我省各项补助的相对固定部分,年度执行中随着中央专项补助陆续下达,省本级收入和支出预算还将会有调整,但具体数额目前难以准确预计。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全省和省本级一般预算和基金收支规模将相应增加,具体数额目前还难以准确预计,待年度终了后,我们将按程序向省人代会报告执行情况。
(四)预算执行的特点
1、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不断推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效果日益显现,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9%。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较快增长,税收收入稳步保持在30%左右的增幅。1-10月我省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4位。
2、因政策性影响非税收入增幅较大。受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政策性因素影响,今年1-10月,全省非税收入增幅一直保持在4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逐渐提高。非税收入的增幅过大、增长过快有政策层面的因素,剔除政策因素后,仍有少数地、县非税收入占比和增速与以往年度相比较明显偏高。
3、强化支出进度管理成效明显。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1.25%。全省财政一、二、三季度支出分别完成357.74亿元, 440.26亿元和571.32亿元,10月份当月支出172.84亿元。支出进度呈不断加快趋势,预算执行率不断提高。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年初已将中央提前预告知的转移支付全部编入了年初预算,提高了年初预算的到位率;二是年初支出预算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考虑了各项民生及重点支出的财力保障;三是省级财政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在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尽量加快支出进度,实现了收支同步增长。1-10月我省财政支出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8.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
二、1-10月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拨付快速铁路建设资金27.83亿元,安排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14.41亿元,及时拨付中央车辆购置税用于公路建设资金165.89亿元、中央补助中小河流治理资金6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4.7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安排我省公共投资项目资金115.61亿元,中央代理我省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54亿元,全力保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夯实基础。
(二)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新增6.8亿元,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支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和工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和推动对外贸易加快发展。二是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三是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已安排资金总额的中的61 %即4.85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安排城镇化发展建设资金2亿元,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城建路网贴息、城镇规划、环卫整治等,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
(三)不断加大“三农”投入,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安排省级财政支农预算(农林水事务)46.89亿元,比上年增加8.04亿元,增幅达20.98%。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及时拨付中央及省级涉农补贴资金52.3亿元。三是用好用足中央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以茶产业和精品水果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脱贫“摘帽”奖励政策。五是整合农发、水利和国土等渠道支农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央和省级试点县及自主整合县实行财政奖补。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优先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省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逐一落实项目资金,安排建设资金76.53亿元,配合部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督促各级、各部门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我省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二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下达中央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47.48亿元,统筹落实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所需各项资金。免除我省5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下拨省级专项资金6.5亿元,重点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对部分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新建的300所公办幼儿园进行专项补助。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全省17所本科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截至10月底已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88个,补助资金1.5亿元。继续支持我省高校聚集区建设,在解决了征地拆迁经费的基础上,安排1.48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贷款贴息。三是建立健全卫生投入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新增安排资金4.2亿元,将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新增安排0.45亿元,将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提高到25元。四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缺粮户粮食救济制度,新增安排1.28亿元,对全省91.7万无力解决基本口粮的农村低保人员定期定量发放救助粮。五是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拨付专项资金26.37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拨付专项资金54.78亿元,加快公共租赁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各类棚户区住房改造工作。六是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省新建、改造、维修通寨道路和人行步道近8000公里,建成一批小型水利、环卫设施及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项目,建设项目覆盖全省4000多个行政村,近千万人受益。七是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1-10月,累计拨付城市低保资金11.10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9.31亿元。为应对持续的物价上涨,启动了我省城乡低保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向城乡低保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五)清理整顿收费秩序,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部分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取消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停征收费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同时对一些地区和部门擅自设立的31项收费项目予以取消,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认真做好省级财政支出预算和支出进度管理。一是省政府印发了《省级追加支出审批和定期报告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年度中追加支出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二是科学制定分类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全省财政支出进度定期通报制度,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时效性。
(七)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一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截至10月底,省财政会同省农委、水利、民政等相关部门,已累计下达各地中央及省抗旱救灾资金9.76亿元。积极支持各地抗旱救灾,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多次配合农业、民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分别向中央有关部委及财政部提出申请,努力争取中央对我省抗旱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
(八)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切实保障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一是印发了民运会《财务管理办法》等五项规定,强化了制度管理机制。二是认真做好办会经费预算编审工作。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开展市场开发,努力争取中央支持,为民运会提供了的经费保障。
(九)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新增安排0.8亿元,将省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规模提高到1.4亿元。二是进一步督促、指导各级财政部门比照省级,继续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做好各级项目库建设。三是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利用融资平台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
三、今年后两个月的财政收入形势及工作安排
一是受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连续上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位运行、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抑制通胀等多重影响,今年后两个月经济运行环境趋紧。二是从11月1日起,国家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今后国家可能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三是我省遭受持续旱灾,能源依存度较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全省电力、冶金、有色等相关行业减收较多。以上因素可能对今年后两个月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所影响。后两个月,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2011年全年预算任务全面完成。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求加快发展、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对财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资金需求。特大旱灾影响形势依然严峻,民生、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和地方债券还本付息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2011年和2012年各级预算平衡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仍要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省对下收入质量监督检查,提高收入质量。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收支任务全面完成。
(二)继续抓好各项减灾救灾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下达抗旱救灾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有效和安全。同时,认真分析今年严重旱灾的后续影响,对今年的超收和明年的预算安排,要重点确保今冬明春农村救济粮款补助及时发放和农业生产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生计。
(三)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确保今年已经实施的,以“十大民生”工程、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保障“三农”、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预算支出,支持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微小型企业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在确保我省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法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创业投资和科技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
(五)做好2012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履行财政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和保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方针,合理安排预算收支规模。收入预算与201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加大各项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对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结余资金等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督促各级财政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超收收入使用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规范性。
省财政厅厅长李岷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11年1至10月全省和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1年1至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财政收入情况: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0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以下简称为增加)30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为增长)38.04%。全省一般预算收入624.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46%,增加203.4亿元,增长48.28%。其中:税收收入430.96亿元,增加99.92亿元,增长30.18%;非税收入193.72亿元,增加103.49亿元,增长114.69%。
全省财政支出情况: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542.1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98%,为调整预算的109.37%,增加522.57亿元,增长51.25%。
(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省本级财政收入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32.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0.96%,增加44.04亿元,增长49.68%。其中:税收收入87.87亿元,为预算的102.55%,增加21.63亿元,增长32.65%;非税收入44.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74.46%,增加22.41亿元,增长100.01%。
省本级财政支出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459.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41%,同比增加196.10亿元,增长74.58%。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7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91.44%,同比增加4.01亿元,增长118.41%。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4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47.92%,同比增加10.08亿元,增长332.74%。
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年初预算3.10亿元全部为2010年结转收入。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2.57亿元,为预算的83%,同比增加1.47亿元,增长57.2%。(1至10月全省及省本级财政收支主要项目完成情况见附件)
(三)预计全年预算完成情况
全省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全省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分析,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比去年970亿元增长30%以上,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全年完成750亿元左右,比去年534亿元增长40%,剔除按规定从预算外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均增长25%以上。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全年完成20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超过25%以上。
省本级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全年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 155 亿元,超预算任务 9.14亿元。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目前难以预计。因为,按照省政府的文件规定,我省提高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和扩大了征收范围;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建税等一般预算和基金收入项目中计提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同时,由于年初向省人代会报告的中央转移支付数额,是财政部预告知我省各项补助的相对固定部分,年度执行中随着中央专项补助陆续下达,省本级收入和支出预算还将会有调整,但具体数额目前难以准确预计。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全省和省本级一般预算和基金收支规模将相应增加,具体数额目前还难以准确预计,待年度终了后,我们将按程序向省人代会报告执行情况。
(四)预算执行的特点
1、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不断推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效果日益显现,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9%。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较快增长,税收收入稳步保持在30%左右的增幅。1-10月我省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4位。
2、因政策性影响非税收入增幅较大。受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政策性因素影响,今年1-10月,全省非税收入增幅一直保持在4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逐渐提高。非税收入的增幅过大、增长过快有政策层面的因素,剔除政策因素后,仍有少数地、县非税收入占比和增速与以往年度相比较明显偏高。
3、强化支出进度管理成效明显。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1.25%。全省财政一、二、三季度支出分别完成357.74亿元, 440.26亿元和571.32亿元,10月份当月支出172.84亿元。支出进度呈不断加快趋势,预算执行率不断提高。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年初已将中央提前预告知的转移支付全部编入了年初预算,提高了年初预算的到位率;二是年初支出预算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考虑了各项民生及重点支出的财力保障;三是省级财政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在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尽量加快支出进度,实现了收支同步增长。1-10月我省财政支出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8.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
二、1-10月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拨付快速铁路建设资金27.83亿元,安排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14.41亿元,及时拨付中央车辆购置税用于公路建设资金165.89亿元、中央补助中小河流治理资金6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4.7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安排我省公共投资项目资金115.61亿元,中央代理我省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54亿元,全力保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夯实基础。
(二)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新增6.8亿元,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支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和工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和推动对外贸易加快发展。二是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三是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已安排资金总额的中的61 %即4.85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安排城镇化发展建设资金2亿元,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城建路网贴息、城镇规划、环卫整治等,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
(三)不断加大“三农”投入,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安排省级财政支农预算(农林水事务)46.89亿元,比上年增加8.04亿元,增幅达20.98%。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及时拨付中央及省级涉农补贴资金52.3亿元。三是用好用足中央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以茶产业和精品水果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脱贫“摘帽”奖励政策。五是整合农发、水利和国土等渠道支农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央和省级试点县及自主整合县实行财政奖补。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优先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省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逐一落实项目资金,安排建设资金76.53亿元,配合部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督促各级、各部门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我省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二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下达中央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47.48亿元,统筹落实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所需各项资金。免除我省5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下拨省级专项资金6.5亿元,重点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对部分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新建的300所公办幼儿园进行专项补助。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全省17所本科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截至10月底已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88个,补助资金1.5亿元。继续支持我省高校聚集区建设,在解决了征地拆迁经费的基础上,安排1.48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贷款贴息。三是建立健全卫生投入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新增安排资金4.2亿元,将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新增安排0.45亿元,将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提高到25元。四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缺粮户粮食救济制度,新增安排1.28亿元,对全省91.7万无力解决基本口粮的农村低保人员定期定量发放救助粮。五是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拨付专项资金26.37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拨付专项资金54.78亿元,加快公共租赁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各类棚户区住房改造工作。六是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省新建、改造、维修通寨道路和人行步道近8000公里,建成一批小型水利、环卫设施及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项目,建设项目覆盖全省4000多个行政村,近千万人受益。七是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1-10月,累计拨付城市低保资金11.10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9.31亿元。为应对持续的物价上涨,启动了我省城乡低保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向城乡低保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五)清理整顿收费秩序,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部分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取消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停征收费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同时对一些地区和部门擅自设立的31项收费项目予以取消,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认真做好省级财政支出预算和支出进度管理。一是省政府印发了《省级追加支出审批和定期报告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年度中追加支出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二是科学制定分类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全省财政支出进度定期通报制度,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时效性。
(七)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一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截至10月底,省财政会同省农委、水利、民政等相关部门,已累计下达各地中央及省抗旱救灾资金9.76亿元。积极支持各地抗旱救灾,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多次配合农业、民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分别向中央有关部委及财政部提出申请,努力争取中央对我省抗旱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
(八)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切实保障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一是印发了民运会《财务管理办法》等五项规定,强化了制度管理机制。二是认真做好办会经费预算编审工作。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开展市场开发,努力争取中央支持,为民运会提供了的经费保障。
(九)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新增安排0.8亿元,将省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规模提高到1.4亿元。二是进一步督促、指导各级财政部门比照省级,继续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做好各级项目库建设。三是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利用融资平台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
三、今年后两个月的财政收入形势及工作安排
一是受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连续上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位运行、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抑制通胀等多重影响,今年后两个月经济运行环境趋紧。二是从11月1日起,国家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今后国家可能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三是我省遭受持续旱灾,能源依存度较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全省电力、冶金、有色等相关行业减收较多。以上因素可能对今年后两个月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所影响。后两个月,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2011年全年预算任务全面完成。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求加快发展、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对财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资金需求。特大旱灾影响形势依然严峻,民生、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和地方债券还本付息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2011年和2012年各级预算平衡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仍要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省对下收入质量监督检查,提高收入质量。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收支任务全面完成。
(二)继续抓好各项减灾救灾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下达抗旱救灾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有效和安全。同时,认真分析今年严重旱灾的后续影响,对今年的超收和明年的预算安排,要重点确保今冬明春农村救济粮款补助及时发放和农业生产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生计。
(三)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确保今年已经实施的,以“十大民生”工程、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保障“三农”、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预算支出,支持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微小型企业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在确保我省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法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创业投资和科技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
(五)做好2012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履行财政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和保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方针,合理安排预算收支规模。收入预算与201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加大各项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对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结余资金等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督促各级财政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超收收入使用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