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的议案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省人大常委会:

  为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省政府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了《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已经2017年 5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提请审议。

  2017年5月 日

  关于《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

  的起草说明

  (2017年 月 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上)

  省政府法制办主任 唐 林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对《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草案)》的必要性

  我省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危害大,特别是干旱和冰雹等极端气象灾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给工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我省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即采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特别是近几年年均增雨25亿吨以上,防冰雹面积5.5万平方千米,年平均作业有效率85%以上,作业规模已位列全国前列。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频次的不断增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服务能力不足、弹药储存运输安全风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和解决。因此,制定《条例(草案)》十分必要。

  二、起草过程

  2014年,省政府法制办、省气象局邀请省人大农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起草小组,开展《条例(草案)》的调研和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先后赴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及黔南州、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遵义市、毕节市等地开展调研,征求了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及省政府法制办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并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的《条例(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作业人员的待遇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属于高危特种作业,我省作业人员大多为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待遇低,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稳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条例(草案)》第十条第一款对依法保障作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办理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出规定。同时,考虑到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危险性,《条例(草案)》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从事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人员,参照国家有关空地勤补贴标准给予补助。

  (二)作业装备的保养年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等专用装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安全使用。因此,《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对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和年检作出规定,对使用未经年检、年检不合格或者报废的作业专用装备作出禁止性规定。该项年检是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的,不属于新增行政许可。

  (三)作业弹药的运输储存。2013年以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及所使用炮弹、火箭弹的运输和储存,主要由政府协调部队和有关部门落实。但军队体制改革后,部队不再承担此项工作。而且,国务院2014年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明确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及其弹药纳入《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因此,《条例(草案)》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根据民爆物品管理相关规定,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及所使用炮弹、火箭弹的运输、储存及监管责任作了规定。

  以上说明和《条例(草案)》,请予审议。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草案)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开展防雹、增雨、消(减)雨、消雾、防霜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等活动。

  第四条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社会公益性气象事业,应当把防灾减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在满足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开展其他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的指挥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装备、弹药、人员等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空中交通管理等单位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在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负责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支持和鼓励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科学实验和成果推广应用。

  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八条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在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单位应当符合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第九条 利用高炮、火箭发射装置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第十条 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人员队伍应当相对稳定,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障其劳动报酬、办理社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从事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人员,参照国家有关空地勤补贴标准给予补助。

  第十一条 作业单位设立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等人工影响天气固定、流动作业站点,应当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地理、交通、通信、人口密集度等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立,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确定。

  经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确定的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动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

  第十二条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及专业配套设施所需用地应当纳入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建设炮库、弹药储存库及保障通信、工作生活所需的必要设施。

  第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场地,不得擅自移动或损毁人工影响天气专用设备、设施,不得挤占、干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通信频段。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场地和设施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的需要,编制年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编制飞机人工增雨年度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因组织生产、经营等非公益性活动,需要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由有关单位商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按有关程序进行。

  支持企业和民间资本依法参与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第十六条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空域申请和审批手续,组织作业单位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部门应当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空域和作业飞机起降等方面的保障。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报告作业完毕。

  第十七条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业地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应当事先进行公告,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作业期间,作业单位应当在作业地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第十八条 需要跨县级行政区域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由相关地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商相关地人民政府开展跨区域联动作业。

  第十九条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应当将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指挥车辆和作业车辆向县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备,并统一张贴标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防灾减灾应急车辆管理的有关规定保障通行。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按规定报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

  各级气象台站和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评估所需的气象监测、气象预警预报以及灾情等资料。

  第二十一条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使用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炮弹、火箭弹、催化播撒装置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省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统一组织采购。

  第二十二条 对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等专用装备,作业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年检,年检合格的,方可使用。

  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等专用装备年检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应当予以报废。

  第二十三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转让给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或者个人;

  (二)将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用于与人工影响天气无关的活动;

  (三)使用未经年检、年检不合格或者报废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专用装备和超过有效期的炮弹、火箭弹;

  (四)侵占、擅自移动或损毁人工影响天气设施设备;

  (五)挤占、干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通信频段。

  第二十四条 高炮、火箭发射装置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专用装备及作业所使用的炮弹、火箭弹的运输,由运达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运输。运输应当使用专用车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储存炮弹、火箭弹的,应当符合国家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规定要求;固定作业站点用于作业短期临时储存的,应当在独立建筑物内,用弹药保险柜储存,并具有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气象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专用装备、炮弹、火箭弹的运输、储存进行监督和指导,落实监管措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责任制。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发生安全事故,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和气象主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二)、(三)项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违反第(四)、(五)项,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予以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作业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和作业点未经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确定,或者擅自变更作业站和作业点未重新申报确定的;

  (二)未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空域申请和审批手续,或者未在批准的空域和时限内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

  第二十九条 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予以批准的;

  (二)对违法行为不查处或者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擅离职守,发生安全事故的;

  (四)不依法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行为的。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