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多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实现圆满收官。
(一)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0.7%。二是经济增速排位靠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保持在全国第2位。三是“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与2010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在全国提升1位;固定资产投资排名提升3位,实现了在西部地区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
(二)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一是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发展大数据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率先在全国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4%。二是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三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2户,煤、电、酒、冶金、化工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1180万吨,创历史最高。五是民营企业加快成长。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0%,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一是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贵安新区、“5个100”工程和五大新兴产业、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发展平台和投资领域,建立省级10大工程项目包、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二是积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黔货上线”、“黔货出山”,农村电商网点超过10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3.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3.02亿元。
(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42%。二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完成投资404.1亿元,建设100个综合示范村(百村大战),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60个。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2015年县域经济比重提高到69%。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一是重点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10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完成95项改革任务。二是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泛珠区域合作,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数博会、民博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新增25家500强企业落户贵州。三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人才总量超过360万人。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0亿元、增长13%。
(六)着力推进基础平台建设。一是“5个100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5965亿元,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的平台作用不断增强。二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128公里;与东中部等地区实现高铁互联互通,全省铁路里程达到3037公里;“一枢九支”民用航空体系初步形成。三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四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营造林4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8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300平方公里。二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快推进。三是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总量减排、环境监管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四是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八)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和民生建设。“十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完成投资963亿元。一是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全年实现10个县、160个乡镇“减贫摘帽”,200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减少1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二是就业创业稳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7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精准关爱救助保护实现全覆盖。四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五是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达97.12%。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一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五个一批”工程,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投资18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30万人。二是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乡优先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三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二)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加快“宽带贵州”建设。二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全力打造电子商务“贵州版”,着力发展呼叫服务。三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2项专项行动,加快打造大数据应用平台。四是推动大数据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三)深入挖掘投资消费潜力,不断拓展需求新空间。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重点领域投资,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二是全力以赴促进消费升级,挖掘传统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新型消费。
(四)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稳定工业增长,千方百计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强企业发展效益。
(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一是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六)扎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确保城镇化率达到44%。二是推进城镇地上地下硬件建设。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一是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二是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工作。
(八)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一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二是加强绿色贵州和环保设施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2%;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四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
(九)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一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三是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强“1+7”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享发展。一是实施教育提升工程,二是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三是实施健康贵州建设工程,四是实施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程,五是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六是实施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七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八是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记者 王恬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