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履职风采|吴学海代表:出台易地搬迁安置区维修基金政策,“稳得住”还需继续扶持久久为功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七星关区有易地扶贫搬迁共17个安置点,共安置12845户58848人,其中有柏杨林、幸福小镇、锦绣金海3个大型安置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自2016年起陆续搬迁入住,至今已有7年之久……”

说起易地扶贫搬迁,省人大代表,毕节市七星关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学海如数家珍。



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脱贫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举措。“对于鼓足勇气告别故土的群众,‘搬得出’只是第一步。要让他们‘稳得住’,还需布局好配套设施,解决生活发展的后顾之忧。”吴学海说。

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七星关区在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便群众就学、就医,让他们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此外,完善配备警务室、探索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让传统社区变成了“智慧社区”,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但是,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特殊的扶贫安置房,其维修资金缺乏相关政策规定,物业管理费缺乏可持续来源,服务管理缺乏规范指导,出现了住房维修资金供需矛盾,安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搬迁群众多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自觉交纳维修资金积极性不高,政府收取难度非常大。”吴学海说。

吴学海告诉记者,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是使用部分财政衔接资金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资金进行维修,但维修资金没有保障,维修维护工作推进难度大。为此,他建议:一是明确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资金的40%以上用于补齐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二是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倾斜。三是出台易地搬迁安置区维修基金政策,落实安置点维修基金保障,促进易地搬迁安置点高效运行。

在吴学海看来,“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还需多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弓倩)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