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齐慧代表:加强基层农业技术员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深刻,提振人心。其中,强化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市场推广人才培育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让我印象深刻。”省人大代表、毕节市黔西县青龙煤矿工人齐慧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今年,她关注了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的情况,并在两会期间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毕节市黔西县青龙煤矿工人齐慧

  齐慧代表说,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是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而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授者、推广者,是将农业科技传投给农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在产业发展“八要素”中,也对农技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指出农技人员要到一线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但是,也存在着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结构断层、服务职能弱化现象,技术实力跟不上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问题。”齐慧代表以黔西县举例介绍,经过调查,黔西县农业系统共计393人,种植类专业人数占比30.53%,养殖类专业人数占比23.91%,农机类专业人数占比5.8%,行政管理类及非专业人数占比39.76%。

  “有些乡镇有养殖类专业人员但无种植类专业人员,而有些乡镇有种植类专业人员但无养殖类专业人员,甚至有些乡镇既无种植类专业人员又无养殖类专业人员。”齐慧代表说,全县种植业专业岗人员90%所学专业都是农技综合应用、农技推广、农学等基础性学科专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匮乏,分配不均,专业优势不强。

  此外,专业技术岗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结构断层。黔西县全系统专业技术岗40岁以下占比29.53%,40岁以上占比79.74%,技术岗人员平均年龄47岁左右,虽然年龄大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技术人员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对新形势下高效农业、新型产业种植管理技术上了解掌握不够,缺乏知识储备,服务能力普遍与产业发展步伐相脱节。并且,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还存在职能弱化,未能很好地发挥技术推广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

  为满足新形势下农村产业发展对农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和要求,齐慧代表建议,希望进一步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出台规定乡镇农技中心在编人员归位入岗,发挥农技服务中心农技推广职能作用。

  同时,招聘实用型专业人才,根据各县的产业发展需求,公开向社会及专业院校招聘实用型专业人才,增配到县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充实基层农业系统技术力量,发挥人才专业特长和技术特长,更好的服务三农。

  并且要建立培训机制,为农业技术人员快速“充电”,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一是结合各县急需发展产业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集中办班方式聘请科研院所专家从产业关键技术、管理技能上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二是轮换选派县、乡技术员到科研院所、专业院校、科技示范园基地、生产加企业等参观和实践学习。三是邀请省、市专家到县开展临田现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实战操作技能,打破“讲课一一听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技术人员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指导服务水平和能力。

  此外,结合全省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果蔬、茶药、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家人才到各县指导工作,引领基层农技人员更好的服务农业、推动各县农村产业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