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凿渠。”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遵义代表团的住地,记者见到了这个被人民尊称为“当代愚公”的老人——黄大发。 当他步履蹒跚地走到报道台前,拿起贵州省人大代表证时,这位83岁的老人眼神里透露着意气风发。2017年4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受邀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这一系列的殊荣,早已让他家喻户晓,俨然成为了代表团里的“网红代表”。“我带着家乡几万老百姓的心声而来,大家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提升幸福感。”黄大发在交流中始终不忘当地群众。 “穷就穷在水上,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1958年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时立下的壮志豪言,如今终于实现。长9400米地跨三个村,带领着200多名群众,耗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凿开了那条在绝壁之上的“生命渠”,终于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让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 这次来参会,黄大发直言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幸福路”的问题。“希望播州到遵义的高速公路能在我的家乡开一个‘口’,让高速公路连通村里。”黄大发满怀畅想地说到,高速路通了,村里的人走出去就容易了,也会有更多的人来到村里旅游。 说起新农村建设的问题,黄大发勾勒出了一幅幸福的蓝图:农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了,水利疏通了,交通顺畅了,工业、农业、畜牧业均衡发展了……“发展,一样都不能丢,困难,要一一解决,这就是老百姓心底最真挚的愿景了。”黄大发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黄大发老人说他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将在会上传递乡亲们的心声,同时也向老乡们传达会议的有关决议,当好人民的“传声筒”。(记者 万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