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当时 履职尽责有担当——记贵阳市息烽县人大代表陈孟菊
村民业余生活富起来,精神文明乐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走进贵阳市息烽县永阳街道猫洞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老人亭下乘凉,妇女广场起舞,秀美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息烽县永阳街道猫洞村一角
这一切与县人大代表陈孟菊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2004年以来,陈孟菊连续5届当选县人大代表,现任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给人第一印象平易近人、微笑温和、话语朴实、作风干练。
人大代表陈孟菊作履职述职报告
在陈孟菊的带头参与下,猫洞村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如您所愿·幸福红庄”,成为贵州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21年全省第二批宜居农房试点和贵阳市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履职尽责聚焦群众关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陈孟菊深知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来不得半点虚假。为更好地听取民意,平日里他经常深入群众,广泛倾听民声、民情、民意。2004年以来,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发声,提出很多有温度、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为猫洞村发展带来可喜的变化。
陈孟菊代表向村民宣传党的政策
“猫洞村至上红马、下洪马两个村公路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建议有关部门改造修复。”该公路是三个村4千多人口生产生活必经主干道路,由于未纳入乡村道路管护,年久失修,路面损毁后坑坑洼洼,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经陈孟菊建议,2014年,这条公路改造修复,解决了三个村群众出行难题。
“建议在阳朗坝大桥与210国道交叉处安装红绿灯标识,减少交通安全隐患。”陈孟菊说:“这里车辆流量大、车速快,特别是大货车多,多次发生车祸,还有伤亡事故。”她提出建议后得到交通部门的重视,2020年县交警大队在此处设置了红绿灯交通标识,消除了安全隐患,极大减少了交通事故。
永阳街道猫洞村
阳朗老街每周赶集,群众赶集上厕所很不方便,甚至找不到地方上厕所,群众意见比较大。陈孟菊收集到社情民意后,在闭会期间提出“因阳朗片区赶场人流量大,群众来赶集找不到公厕上,建议政府在阳朗片区修建公共厕所,解决群众赶集上厕所难问题。”自2019年以来在阳朗片区修建了2座公共厕所,还新建了阳朗湿地公园,不但解决了群众赶集上厕所难问题,还成为息烽群众休闲好去处。
每逢雨季,猫洞村有4个村民组,立碑村2个村民组的饮用水源地出水浑浊,对村民生活影响很大。陈孟菊收集到群众呼声后,立即向政府反映,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猫洞村、立碑村没有饮用自来水村民组纳入人饮工程改造。”该建议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交给县水务部门组织实施。目前这些组的村民已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擦亮红色美丽村庄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五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陈孟菊在“坝坝会”上对村民讲,猫洞村是全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是难得的机遇,大家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好“治房”攻坚战、“治水”保卫战、“治垃圾”阵地战、“治风”持久战、“治厕”歼灭战。
陈孟菊代表在向村民宣传农村“五治”
农村“五治”是民生工程、良心工程、作风工程。在猫洞村委会旁边的宣传栏上,猫洞村“五治”“两图一卡”和三字经《村规民约》折射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举措。
“刘二叔,改厕有3000元补助,把你家旱厕改成三格式卫生厕所哈,不会做我们来指导你。”陈孟菊始终把农村“五治”工作作为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村“六职人员”上门入户、召开“坝坝会”充分征求村民们意见,尊重村民们意愿。
“干垃圾、湿垃圾、分类投、减排量”“零彩礼、不攀比、厚养老、薄葬礼……”为了方便村民们记住《村规民约》内容,陈孟菊与驻村队员一起商讨,拟写出朗朗上口的猫洞村《村规民约》三字经。
永阳街道猫洞村《村规民约》
“规矩订出来,要善于做思想工作,才能落实到位。”陈孟菊说,她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村民们意见,找村寨中的“两代表一委员”和村寨中有威望的寨老们商量,拟出“五治”促“五星”考核评比机制,实行“红黑榜”曝光,由村民们共同参与、共同遵守、相互监督。
贵阳市农村“五治”工作在猫洞村实施以来,猫洞村拆除违法建筑4处,拆除并复垦面积约220㎡,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布交易信息32宗,其中,20宗是房屋出租,交易金额287万余元,12宗是土地流转,成交金额126万余元。村里的黑水、灰水有条件的引入污水管网处理,不具备条件的改厕进行无害化处理还土还田;购买了800个垃圾桶分发给412户村民分类装垃圾,对村民滥办酒席现象进行打招呼,按照《村规民约》进行“红黑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带领猫洞村华丽转身
“我既是人大代表,又是村干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孟菊说,多年来猫洞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子,摸着石子过河。她曾动员群众流转土地、用种植技术入股,引进农业实体公司兴办花卉苗圃和精品水果采摘园,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由于企业管理不到位,加上经营不善,短短几年时间就失败了。
陈孟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重担,他失望过、抱怨过,但从来没有后悔过,退缩过。她说,一想到自己的身份是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村支书,一想到组织的重托和猫洞村1400多名父老乡亲的信任,她就有了信心、有了斗志。
猫洞村毗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具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有效衔接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陈孟菊抓住贵州省建设首批红色美丽村庄集成试点这一契机,在县有关部门及街道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带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加班加点,入户走访、调查研究,挖掘“猫洞”由来和历史文化,邀请省、市、县村庄规划编制专家进村实地考察,驻村规划设计,全力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和闲置农房、宅基地。
永阳街道猫洞村幸福红庄
“我无数次组织党员、新乡贤、村民座谈,在村里成立了人居家园建设、公共建设等7个村民规划编制小组,征求大家意见,和驻村规划师多次座谈磋商,共同谋划规划方案,把群众的想法通过驻村规划师纳入规划。”陈孟菊说,通过专家指导规划、村民参与建设,猫洞村围绕“如您所愿·幸福红庄”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并多形式表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村里建成了文体公园、历史公园、村史馆、文创综合体、儿童景园、老年憩园、幸福大院、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站等12个项目,并将猫洞村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等互联互通,将学习、体验、感受等链接起来,让游客在缅怀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同时,能实地体验猫洞“幸福红庄”的魅力。
猫洞村乡村民宿“幸福大院”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陈孟菊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抓手,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社会资本融入”模式,探索成立息烽县猫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与贵阳产控集团下属供应链公司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红马双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黄金奈李、蜂糖李、黄桃等精品水果做强产业,撬动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建成猫洞村文创工艺(手袋)加工等一批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由过去43.99万元到今天2000万元积累,人均纯收入2021年达到1.98万元。2022年实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以来,发展苗圃花卉300亩、精品水果800亩,带动发展乡村旅舍(民宿)45家、农家乐4家,全村群众受益增收23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4万元。
猫洞村文创工艺(手袋)加工车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时刻牢记使命,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发挥好政府联系百姓的桥梁纽带作用,尽心尽力履好职。”陈孟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选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实际,诠释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使命。(息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星 刘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