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文代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3月7日晚,2024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二场集中采访在驻地举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黄兴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回答记者提问。
黄兴文表示,黔西南州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脱贫基础较为薄弱,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在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各项帮扶任务措施的基础上,将重点开展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实重点人群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杜绝“翻篇”思想,强化部门预警、精准帮扶、数据共享、档案管理、追责问责“五个强化”工作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坚决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严格把握退出标准和程序,加强“3+1”保障,确保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激发内生动力。依托黔西南州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中央、省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其中35%以上用于到户类产业奖补,强化利益联结,着力帮助脱贫人口提高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和提升外出务工组织化水平,落实好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确保外出务工规模总体稳定,着力提升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同时,我们将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惠农补贴,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提升群众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三是聚焦国家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个重点”。继续统筹资源资金推动晴隆、册亨、望谟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着力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三块短板”,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我们将加强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是用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两个力量”。持续加强与广东省惠州市在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消费帮扶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精准协作,推动紧密协作再上台阶。积极主动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对接,争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加大向我州人才选派支持力度,源源不断将帮扶政策资金落地转化成项目,巩固拓展教育、医疗、科技、农业等领域的帮扶成果,协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北京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