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尼娜代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04年,我在三线军工企业贵阳所参加工作,见证了贵阳所从平坝老区搬迁贵阳所区、到今天沙文新区建成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贵阳所发展壮大的历程,很荣幸我身处其中并受益匪浅,也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和感受。”3月7日,贵州省代表团第一小组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的栗尼娜发言说。
“贵阳所和黎阳公司曾经深处大山深处,鲜为人知,但却是他们真正创造了辉煌——‘天上飞的80%以上装的都是我们的发动机’。这是我刚刚到贵阳所工作时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当时的我不自觉地为他们说话时那种自豪的情感所深深感染,也为能加入他们的行列而感到自豪。”栗尼娜说。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创建初期,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不完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2009年,搬迁到贵阳后,研发环境逐步改善,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富国强军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的殷切希望,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贵州省同中国航发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贵州航空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栗尼娜说,“很幸运,我见证了这些转变。能身处贵阳所这个大家庭,参与到型号研制中并为此积极的努力和实践,我感到非常幸运。作为型号专业负责人,我将立足岗位,引导和发展专业,积极牵头技术攻关,做好技术传帮带,努力为型号加速研制贡献力量。”
栗尼娜在发言中表示:“贵州的航空产业很有发展前景,但人才吸引力和科技创新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加大对贵州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资源汇集贵州,让贵州更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龙利硕 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