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人大代表潘再华:桃香漫狮柳,倾心为民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石阡县本庄镇狮柳村的桃园已缀满露珠。一个身影踩着湿润的泥土穿行其间,时而俯身查看桃树长势,时而与早起的桃农交谈——这便是镇人大代表、狮柳村党支部书记潘再华。多年来,他用一双铁脚板踏遍村里的山山水水,将代表职责融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点点滴滴,让这个曾经闭塞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让荒坡变桃园,让桃园结金果”

狮柳村地处石阡县西北山区,是离县城最远的村之一,过去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村民多以种植传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2016年,潘再华当选人大代表后,第一件事便是走访农户、调研土地资源。他发现村里海拔适中、雨量充沛,适合种植高品质黄桃,便提出“以桃兴村”的发展思路。然而,许多村民顾虑重重:“黄桃周期长,卖不出去咋办?”“技术跟不上,不是白忙活?”

为打消群众疑虑,潘再华自费带领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借助东西部协作力量,邀请农技专家进村培训,并率先将自家土地改种黄桃。他白天组织开挖果林、栽种桃苗,晚上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咱们要种就种生态精品,不打药、不催熟,将来走高端市场!”渐渐地,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上山的队伍越聚越多,狮柳村桃园面积从最初的十来亩扩展到超两百亩,2025年,狮柳黄桃销售接近30万斤,总收入50余万元,发放务工工资10多万,带动全村100余人增收致富,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装,结出了金果。


“群众的小事,就是代表的大事”

产业起步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种植户养护设备不足、包装工艺落后、销售渠道狭窄……潘再华意识到,单靠种植难以形成竞争力。于是,先后在镇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支持狮柳村桃园建设配套设施等建议,争取到项目资金,建成产业路5公里、更换老旧引水管道5千米等项目。同时,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他积极筹集资金10万元,进行阵地改造、采购办公设备,在摄像头前,带头吆喝,通过电商平台将黄桃销往省外。

种植户的问题解决了,马上就是村里的群众。村民宋应武家的房屋因暴雨坍塌,他连夜协调安置物资;留守学生到镇上读书路途遥远,他主动联系客车站协调上学专线;干旱季节农田缺水,他组织全村3名人大代表勘察水源,推动修建蓄水池;群众出行不便,他结合县人大“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建成通村路8公里、串户路14公里,装路灯210盏……“潘代表心里装着我们的事,比自家事还上心!”大家的感慨背后,是他无数个奔波忙碌的日夜。


“桃香飘出大山,幸福留在村里”

如今的狮柳村,桃园层叠如画,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村民王观华说:“以前在外地打工,过年过节才能回家,孩子和老人都照顾不了,现在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不出村就能挣钱补贴家用,真的是太好了。”但潘再华并未止步,围绕“四新”“四化”机遇,他正筹划着将桃园与乡村旅游结合,建设摘桃体验园和文体广场:“要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的黄桃,看到我们的山水,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夕阳西下,潘再华站在村口的客车站亭,望着远处连绵的桃园和村民们的笑脸,自豪说道:“代表履职就像种桃,得扎根泥土、耐心耕耘。只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来源:石阡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彭彧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