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访全国人大代表、省长林树森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三月的北京,尽管北风依然料峭,但枝头偶现的芽苞已悄然向人们透露着春的信息。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战胜挑战,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省长林树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信心百倍地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他手里拿着温家宝总理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立足贵州,放眼全局,侃侃而谈,就应对危机、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

林树森翻着被自己作满各种标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记者说,家宝总理的《报告》向我们、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坚定人心的信息:尽管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同时,《报告》用八个来自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深刻阐释。家宝总理对形势的总体判断是真知灼见,科学准确,很有说服力,可以说是拨云见日,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贵州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省份,面对困难和挑战,林树森为何还能闲庭信步,对贵州的发展满怀信心?他向记者细数了贵州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各方面有利条件:首先,中央对贵州发展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量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去年中央作出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后,在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安排我省48.45亿元,今年又在第二批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我省43.22亿元,在中央财政代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我省64亿元。我省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总量1%左右的省份,能够得到这样多的资金,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我省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为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后盾。第二,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我省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近几年交通、水利等一些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正在加快得到破解,并培育了一大批成长性较好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三,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我省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重大民生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第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对外物流条件的加快改善,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这为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传统习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有信心。林树森坚定地说,去年我省在遭受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我们拥有这么多有利条件,还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克服不了的困难。

立足贵州纵论国是

林树森告诉记者,家宝总理的《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国计民生,是一个从战略上明确方向、从战术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报告。作为一名贵州代表,他从贵州实际出发,就《报告》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扶贫开发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等重大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林树森认为,《报告》提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支持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加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重视。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山区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近1600万人,居全国第3位,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6个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中央对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扶持政策,他建议国家比照这一做法,出台促进贵州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措施。林树森对《报告》提出的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感到十分振奋,他说,这不仅对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议国家制定的具体政策应该包括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他指出,随着贵广两条快速通道的建成,我省将极大改善对外物流条件,实现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这将为我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条件。他希望国家将我省黔东南、黔南、贵阳、遵义、安顺等产业承接基地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并在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体政策和安排相关资金时对我省给予大力支持。

交通和水利是制约我省加快发展的两大瓶颈,这些年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首要任务来抓。林树森说,《报告》将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中央政府投资的重要方面,这是扩内需、保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给我省突破交通、水利两大瓶颈提供了难得机遇。从目前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看,通过我省的五条高速公路中有四条为横向通道,仅有兰海高速公路一条纵线,与我省承南启北的交通区位极不相称,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将洛阳至北海、安康至马场坪、泸州至龙邦、毕节至河口四条南北向高速公路通道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密建设计划。围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我省正按照建设现代水利的思路和系统的办法,坚持走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集约节约用水路子,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希望国家对我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建设一批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在林树森看来,这是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方面,也为我省加力提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他说,我省能矿资源丰富、组合良好,目前正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依托电力和煤炭、铝、磷、钢铁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一体化等优势原材料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为缓解全国资源约束矛盾作出积极贡献。《报告》提出,要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为我省加快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一体化等优势原材料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他认为,加快我省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实行电力直供,建议国家批准我省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支持。

我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林树森对《报告》中关于扶贫开发的表述十分关注。他指着《报告》中被他画了着重符号的一段话说,今年国家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并将进一步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我省农村贫困人口按照国家新标准人数将超过600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5%以上,农村低保的保障人数将大大突破现在的324万人,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我省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并对我省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给予更大支持。他认为,《报告》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这是中央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将有效解决地方配套资金困难的问题,有利于我省加快项目建设。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林树森认为这是扩内需保增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保障社会公平的有力举措。他说,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我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我省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但由于我省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来源少,财源不足,财政实力仍然十分薄弱。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概念,我省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特别是人均财政支出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更大。他希望国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和人均因素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我省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我省正在强力推进的重要工作。林树森建议,《报告》在部署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时,应强化推进城镇化、改善城乡结构方面的内容。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综合承载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极。经济学上不少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比单纯地给农民补贴,增加他们的收入,在同样有利于减小城乡差距的前提下,更能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式。目前贵州有4000万人,3000万是农民,只要有2000万在城市,就可以大大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结构、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他建议国家加大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使农民工更容易到各个城市入户。

石漠化治理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林树森认为,总理的《报告》提出要加强石漠化治理,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于改善我国岩溶地区尤其是贵州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我省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他说,石漠化是当前我国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又以贵州的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全省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面积的25.5%,而且每年仍在以2%—3%的速度扩展。去年国家启动了100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但从目前我省55个县的试点工作情况看,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仍然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家宝总理的《报告》高度关注民生,在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林树森进一步向记者阐述了他对《报告》的深切体会,他说,把家宝总理近7年来的《报告》结合在一起认真学习,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政策线路图。比如,这几年的《报告》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低保制度等方面,从提出试点到逐步推开,到在全国全面推行,再到巩固完善提高,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在民生政策方面的连续性、稳定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前景,林树森对民生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治国良策重在落实

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林树森说,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注定,今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非同寻常的一年,我们能否尽快渡过难关,复苏经济,关键在于能否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把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应对危机的治国良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林树森表示,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报告》的精神实质,今年我省应突出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把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方针的关键,大力推进省会贵阳通往全国7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和各市州地都有快速铁路通过的快速铁路系统、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报告》中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重点工程等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把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将《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的五件事五条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报告》提出的要求,扎实推进就业、社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把推进绿色工业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按照《报告》中关于抓好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抓紧制定和部署我省优势行业振兴计划,以高水平项目为载体,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五是把加快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六是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认真落实《报告》中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特别是石漠化治理的要求,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七是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切实抓好《报告》部署的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八是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滞后问题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等要求。九是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记者 张兴 万群 王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