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代表力量”,答好人民“关切题”——黔西市甘棠镇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有实效
基层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基层群众。为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近年来,甘棠镇持续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强机制、明责任,不断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使人大代表履职载体更有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途径更广泛、服务人民群众平台更牢固。
坚持“一如既往”,建管并进巩固履职阵地
甘棠镇有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64名,其中毕节市人大代表1名、黔西市人大代表11名、镇人大代表52名,围绕“六个有”的工作要求,共设有镇级联络站1个、村级联络室14个,实现人大代表联络平台覆盖全镇。代表联络站基础是“建”,关键是“管”,核心在于“用”。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作用,使代表联络站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切实加强平台建设管理,实现代表进家进站常态化、联系活动长效化、联系工作经常化、活动机制规范化。建立完善社情民意的分类处理机制,通过代表与全镇145名代表服务群众联络员上下联动,及时了解广大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使代表联络站运作更加规范高效,实现代表有效履职。
坚持“一心一意”,与时俱进拓展履职载体
为把代表履职平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着力强化平台服务功能,按照就地就近、方便选民、方便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临街建设镇级联络站,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下服务。同时,完善甘棠镇人大代表联络网络平台,代表和群众可以在线查看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基本信息,了解人大工作动态,浏览市人大发布的通知公告、代表风采等。群众可以在线上直接向代表表达意愿或诉求,在线询问了解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办理进度,对代表履职行权进行监督;代表则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提交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问题。线上线下平台的有机融合,拓宽了代表履职渠道,极大方便群众与代表适时沟通联系。联络站有力有效地促进代表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履职尽责,展示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通过代表履职平台,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难点问题,针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收集到群众意见60余条,有效促成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龙潭河河道治理项目落地建设,大寨排污项目建成投用,安装太阳能路灯257盏,新建机耕道4公里,建成羊肚菌、猕猴桃等6个产业基地。
坚持“一以贯之”,善作善成践行服务宗旨
始终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区民意反馈渠道上做文章,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
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有实招。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联络站(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时定点组织代表开展选民接待活动,代表通过与选民交心谈心,用心倾听选民意愿,切实掌握选民需求。镇联络站把每周二赶集日作为集中接待选民日,各村(社区)每月至少开展集中接待选民1次以上。仅2021年上半年,15个联络站(室)共接待选民900余人次,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接访活动的开展,让人大代表能更直观感受民生、更直接了解民情、更自觉反映民意,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
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作为。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积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资源作用,巧打“亲情牌”“感情牌”,引导外出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共回引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17人,兴办养殖场、门业加工坊、袜子厂8家,解决周边群众就业近90人。紧盯甘棠“工业小镇”的发展定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引进公司、企业落地甘棠投资兴业。引进贵州星原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在甘棠发展,带动村合作社发展羊肚菌种植,2021年实现纯利润180余万元;引进剀隆精神病康复医院入驻甘棠,为周边107名病患提供了就近治疗,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8人。
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有担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来临之际视察贵州并发表重要讲话,激励了全镇人大代表感恩奋进、认真履职的工作热情。全体人大代表把“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把履职答卷写在大地上,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带头引领,真抓实干,聚焦稳定帮扶政策、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等方面,宣讲政策、帮扶农户、争取项目,实现代表在一线参与、问题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人大力量在一线彰显。(供稿:黔西市人大)
更多人大新闻,请关注贵州人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