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1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代表提案者: 兰定芬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617号

  主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17号建议的答复

 

  建议内容:

  一、规划上充分考虑到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由规划部门专门对民族特色村寨根据民族特色进行专项规划,在民族乡镇、民族村寨修建民族文化广场。

  二、对真正开展保护传承工作的机构和社团,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

  三、拨付专项经费用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地区贫困生的支助。

  四、在民族乡镇中小学招聘专业的少数民族语言老师,开设双语教学班,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五、举办少数民族歌节等活动。通过设立奖项,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本民族语言,唱民族歌曲。

 

  答复内容:

兰定芬代表:

  感谢您对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收悉,该建议是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力督办。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积极出台重大政策。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先后出台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文化素质,有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积极编制完善规划。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建设,把科学编制和推动实施规划作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省级层面,先后编制《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指导规划》《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保护发展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在市县级层面,支持和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编制本地专项规划、廊带示范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以及重点村寨详细规划,从人居环境、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民族团结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规划意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建立技术指导体系,促进规范保护发展。同时,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写进《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贵州省民族乡保护与发展条例》,把鼓励和支持建设特色村寨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责用法律条文予以明确。同时,每年召开特色村镇保护发展现场会、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等多种方式,推动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三、积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统筹省级相关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对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给予倾斜性支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央财政补助我省从2010年的141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881万元,累计达25404万元;省级资金支持方面,从2003年设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时的15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616万元,累计达24000万元。同时,省级财政还开展了大量的专项支持。如扶持民族刺绣、印染、银饰、剪纸、陶艺、编织、漆器、雕刻、服饰、乐器等民族传统手工艺项目发展,累计支持达5380万元;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出版、展示、传承和文艺创作等,累计支持达2201万元;民族节日打造和民族博物馆(陈列室)建设,每年安排700万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支持经费还将进一步增加。

  四、积极普及传承教育。深入实施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在全省50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存在汉语言障碍的地区中小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建立了42个双语和谐示范点,出版大量双语读物和教材,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有机传承。同时,在中央民族教育补助金中专门安排经费用于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支持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鼓励少数民族聚居县根据需求积极招录双语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按照全省教育“全面覆盖、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动态监管”的资助政策体系,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生已享受同样的政策,能保证他们上得起学,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五、积极开展节庆活动。全省已有133个(国家14个、省119个)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进入国家和省非遗名录,还有一大批民族传统节庆进入了州(市)、县的保护名录。省民宗委专门安排资金支持各地开展节庆活动,加大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史料的搜集和保护力度,组织专家系统研究。同时,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三年开展一次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评选和“黔岭飞歌”少数民族歌曲征集活动。2018年起,每年举办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重点扶持苗族“苗年”、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把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吃新节”等节庆活动。通过积极开展民族传统节庆和各项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既展示了我省多样的民族文化,又发掘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才,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019年11月8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