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 吴玲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强化金融服务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401号

  主办单位: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会办单位: 人行贵阳中心支行, 省扶贫办, 省农业农村厅, 省市场监管局, 中国银保监会贵州监管局

 

  答复内容:

吴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服务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助推产业振兴”的建议

  (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2019年3月,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贵州证监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我省农村产业革命,500亩以上坝区产业调整和12大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落实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涉农贷款投放较多的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综合运用支农、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信贷投放,促进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19年4月末,我省支农再贷款余额249.9亿元,其中扶贫再贷款余额248.6亿元。二是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开展我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今年以来,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推动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18.5亿元。

  (二)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激励督导机制。一是实行正向激励,引导支持“三农”力度大且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如支持仁怀茅台农商行成功发行1亿元“三农”金融债。二是提高监管容忍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三是允许农合机构在改制为农商行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吸收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村工商户等投资入股,反哺农户,让广大农民分享银行业改革发展红利。四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涉农、扶贫信贷计划,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考核目标,确保信贷资源向“三农”和扶贫领域倾斜。

  (三)推动小农户与大企业融合。2015年10月,省扶贫办、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省农信社联合印发《贵州省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扶贫小额信贷,对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有还款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三年期5万元以内、无担保、无抵押、财政贴息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截至2019年4月,农信社累计向全省80万贫困户提供贷款394亿元,贫困户覆盖率为66.6%。全省历年脱贫户中有307763户1356574人享受扶贫小额信贷贴息优惠政策。获得贷款的贫困户中,有26万户贫困户将129亿资金投入到村集体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以“户贷企用”模式参与产业发展并获取分红。此模式虽给贫困户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分红收益,但不能有效推动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国务院扶贫办已于2018年1月1日全面禁止“户贷企用”模式。

  二、关于“摸清经济脉络,细分农村市场”的建议

  (一)摸清经济脉络助推地方高效农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农业发展重点产业,支持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如农行贵州省分行在12个特色优势产业贫困县投放“惠农脱贫贷”15.62亿元,支持1.3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当地优势产业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脱贫。农信社支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开展合作社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精品水果、浅水莲藕、林下养鸡等产业项目,实现全村7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形成独具特色的“塘约道路”。截至2019年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1.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0亿元,增长4.96%。

  (二)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今年我局印发了《贵州省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保险支持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目录,对部分险种提高保额、降低费率;加大对我省12大农业特色产业和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未纳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和省级政策性险种的,省级财政在市县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直接奖补实缴保费的50%。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20元,同比增长39.57%,累计为136.13万户次农户及各类农业生产组织提供风险保障914.76亿元,累计支付赔款19013.17万元,同比增长60.41%。

  (三)重点支持民族文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18年4月9日,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以“合作社+微型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通知》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企业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纳入“3个15万元”政策扶持范围,可享受“黔微贷”等专项服务产品支持。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推动微型企业扶持政策与各部门的政策叠加,对接中小企业“星光计划”“锦绣计划”、民贸民品等项目资源,将民族手工艺品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3个15万元”政策扶持。

  三、关于“创新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开展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创新评选活动。自2017年起,我局会同省财政厅、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创新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2016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32个,其中特惠贷、金特贷、农民安家贷、乡村旅游贷款、普惠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等优秀涉农金融产品获奖。2018年,在上年基础上,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产品也纳入奖励范围,评选出创新金融产品41个,其中“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三变贷”农户贷款、剑河“政融保”综合金融产品、“两权”抵押贷款涉农产品、黔·旅游扶贫贷等涵盖银行、保险业的20个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获奖。今年,将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参评范围,进一步带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省内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

  (二)创新探索“保险+融资”业务。在我局大力指导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等保险机构有效推动农村资金、资源整合盘活,重塑农业产业链,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人保财险依托“普惠金融”机制,创新探索在我省农村开办农业产业“保险+融资”业务,2016年开展农险业务至今,累计为全省投放支农融资1.3亿元,已过会待放款20亿元,项目覆盖全省31个县(市、区),近20个涉农领域;平安产险通过创新开发“价格指数保险”,有效规避价格或产量异常波动对农户带来的经济风险,自2013年开展农险业务以来,累计为2049万户农户提供保险金额2139亿元的风险保障,总赔款金额为3亿元,受益农户超过40万;太平洋财险自2015年开展农险业务以来,独立开发(修订)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46款并全部有效落地,累计保费收入1亿元,支付赔款1亿元,待支付赔款1099万元,简单赔付率达103%;国寿财险自2014年开展农险业务以来,开办农险产品40余种,累计保费规模6亿元,保险金额806亿元,承保户次856万户,赔款金额3亿元,受益农户52万户,有效兜住产业发展风险底线,平滑农业经营成果。

  (三)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创建,并积极运用创建成果,下浮利率优惠,提高贷款额度,减少融资流程和成本,让信用农户便捷获得信贷支持。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已为781.7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共评定信用户705.7万户,信用村13143个,信用乡镇1021个。二是推动基于信用建设的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基于信用建设,优化农户申贷流程,缩短申贷时间。如贵州农信系统推行柜台限时办贷机制,信用农户持本人身份证和贷款证即可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贷款,提高信用农户贷款效率,增强其金融服务获得感。三是积极丰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外延内涵,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将信用档案建设扩展到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分类评定信用主体。鼓励部分地区在信用评定的基础上开展评选十佳活动,营造信用激励的良好氛围。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计为1614户龙头企业、9026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信用档案。

  (四)深化农村“三变”改革。2018年全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乡镇1361个,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试点村7241个村,其中贫困村3358个,分别占行政村和贫困村总数的43%、63.6%;通过“三变”改革试点推进,促进试点村人均增收629.3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38.4元,试点村集体村均获得收益24.1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积累。同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中共录入清产核资单位数78409个,其中,乡镇级227个、村级17000个、组级61182个,上报率92%。同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资产股份量化等改革有序推进中,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28.19万人,量化资产总额达到57.62亿元。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单列涉农、扶贫信贷计划,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助推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在内的“三农”经济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加大保险资金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融资需求的支持,落实《贵州省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保险支持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我省12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配合做好村集体经济规划制定、技术指导、产业选择等相关工作,力争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此件:公开发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