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7号建议的答复(黔科议复字〔2020〕20号)
省科技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67号建议的答复
黔科议复字〔2020〕20号
张志勇代表:
感谢您对我省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创建湄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议》。结合省科技厅工作职能和会办单位的答复意见,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积极支持推进创建湄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是加强政策学习解读。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文件出台后,省科技厅采取专题会、厅长办公会等形式,及时组织学习,对文件出台的背景和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提出将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我省首批申报国家农高区推荐对象的建议。二是加强与科技部农村司沟通协调和汇报。2018年4月19日,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陪同王世杰副省长赴湄潭就加快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厅领导多次带队赴科技部汇报,争取科技部支持,争取到将支持我省培育湄潭农高区纳入2018年6月8日举行的省部会商内容。2018年8月15日,省科技厅廖飞厅长、雷文蓉副厅长组织遵义市、湄潭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市县科技部门负责同志赴科技部农村司,就湄潭创建国家农高区作专题汇报,并邀请科技部农村司领导到湄潭调研指导。2018年9-10月份,分别邀请科技部农村司兰玉杰司长、王喆巡视员到贵州遵义市指导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省科技厅雷文蓉副厅长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和考察。三是加强跟踪指导。2018年7月17日下午,雷文蓉副厅长在科技厅组织遵义市科技局、湄潭县政府和县科技局召开专题会,指导湄潭县编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2018年9月5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印发,根据《指引》要求,省科技厅指导遵义市、湄潭县科技部门牵头编制了《遵义市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3)》和《遵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四是进一步明确创建主体并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省科技厅与遵义市和湄潭县科技部门沟通,按国家科技部相关要求明确以市政府为主体推进创建工作。2019年5月24日,遵义市人民政府向科技厅发来《关于审核贵州遵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的函》,明确遵义市人民政府为创建主体。2019年以来,遵义市指定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科技局先后主持召开了5次专题推进会,协调相关工作。五是组织专家咨询论证规划和方案。2019年7月31日,为加快推进遵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省科技厅雷文蓉副厅长主持,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在贵阳组织召开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咨询会。根据专家组意见,并与科技部农业农村科技司进行了沟通,进一步完善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六是及时推荐并报送相关材料。根据《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农函〔2019〕75号),明确我省可推荐1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或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报送科技部农村司,待科技部组织相关专家现场考察后,由省科技厅报请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出示范区建设申请。2019年10月25日,省科技厅以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正式向科技部农村司推荐遵义市农高区作为第二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对象,并附湄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本况和有关指标汇总表。2020年6月12日,省人民政府王世杰副省长听取省科技厅、遵义市人民政府专题汇报,研究协调相关问题。目前,正积极与科技部农村司沟通,争取科技部尽早组织专家现场考察。
二、关于建议中几个方面具体内容的答复
(一)建议省政府下文明确支持湄潭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并由遵义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根据《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农〔2018〕150号),示范区原则上应以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2019年4月11日,遵义市成立了贵州遵义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遵义市人民政府为贵州遵义国家农高区的建设主体;2019年5月24日,遵义市人民政府向科技厅发来《关于审核贵州遵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的函》,由遵义市人民政府为创建主体,但主要实施区域在湄潭县。2020年3月16日,遵义市调整了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应工作推进机制。
(二)关于建议做实升级创建载体机构
您建议中提出结合当前的机构改革,批准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为遵义市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单位。因机构设置主体权限在市级人民政府,建议由遵义市人民政府向省委编办提出,省科技厅将积极配合。
(三)关于出台明晰的政策措施支持引领
您建议中提出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支持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级创建“贵州湄潭国家农高区”的财政、金融、土地、科技、人才、机制创新等相应政策措施,用有效的政策供给高位推动和保障国家农高区早日创建成功。2019年11月4日,遵义市出台了《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贵州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级建设贵州遵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遵府办函〔2019〕220号)。省科技厅将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农高区的支持政策,并按照科技园区的相关措施给予支持。
(四)关于建议省级层面组建“贵州湄潭国家农高区专家咨询委员会”
您提出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升建“贵州湄潭国家农高区”的规划编制、项目投资、重大决策等方面的咨询、评审和指导作用,保障决策程序的高效、合理和科学性,提升升建工作的效益和水平。省科技厅已建有“贵州省科技专家库”,吸纳了省内外各专业领域专家近9000名,其中省外专家400余名,农业领域专家近900名,省科技厅将根据遵义市和湄潭县关于农高区创建的需求,积极协调有关专家提供咨询服务。
(五)关于建议给予特殊的项目资金支持
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湄潭县主导产业,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助力产业发展。一是支持建设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2010年,积极支持湄潭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我省第一个以县为主体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支持湄潭建设了贵州省湄潭茶叶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湄潭精品水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创新平台;推荐湄潭成功申报国家“创新型县市”;每年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到湄潭开展技术服务,积极支持湄潭企业负责人申报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并成功入选。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提供科技支撑。2015年以来,通过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项目,先后立项支持湄潭县内注册的企业实施了“湄潭县精品茶树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稻蛙蚯蚓的循环生态种养模式研究、精制绿茶干燥定型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栗香新标准湄潭翠芽连续化工艺技术熟化应用示范”等40余项科技项目,支持经费3000余万元。三是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部分科技项目与湄潭县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比如,除科技支撑、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外,“水稻种质改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贵州特有水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克隆及育种技术研究应用、绿色农药创制及其在水稻用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上的应用”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均与湄潭企业合作实施。我厅将在科技平台及人才、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方面倾斜支持遵义市农高区主要实地区域,助力创建国家农高区。
(六)关于建议协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您建议中提出省人民政府协调加快贵州大学茶学院在湄潭实质性的建设运营,便于更好地围绕主导产业搭建人才、科技创新平台。据了解,贵州大学茶学院于2015年拟在湄潭建立茶学院,并在湄潭职业中学挂牌,后由于种种原因未实质性建设运营。鉴于此,建议湄潭县、遵义市政府与贵州大学深入沟通对接,尽早启动建设和运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厅将积极协调科技部将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纳入农高区培育考察名单,并协调科技部农村司组织专家赴遵义进行现场考察,根据现场考察意见,指导遵义修改完善农高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后,请示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创建遵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申请。
贵州省科技厅
2020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顾勇;联系电话:0851-858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