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代表提案者: 吴凝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174号

  主办单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复文标题: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4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吴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聚焦就业政策落地见效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列为六稳、六保之首。狠抓就业政策落地,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是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基础。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切实强化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多措并举援企扩岗,我厅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建筑、交通运输、居民服务、住宿餐饮等企业进行“保就业”政策宣讲,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二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三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四是厅领导带队赴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四个黔籍务工人员集中地省份对接稳岗就业工作,全力稳住省外就业岗位。1-5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46万人,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8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4万人。

  二、关于聚焦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提质增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提升劳动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以省就业和全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名义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五化建设”促进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的意见》,着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智慧化、精准化、多元化、标准化”。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我省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街道364个、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乡镇1151个、已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社区3693个、已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行政村11573个。三是打造全口径劳动力就业信息化平台。我省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3000万人,动态掌握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状态是分析就业形势和精准开展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依托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口径劳动力就业监测全覆盖的要求,我厅紧盯“巩固成果、接续振兴”的工作目标,在全口径劳动力就业监测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1年9月全面启动劳动力就业监测工作以来,已初步掌握2881.45万劳动力信息。四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为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

  三、关于扩大就业容量和提质增效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总量。一是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聚焦有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稳岗就业以及对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跟踪服务等方面,出台跨省农村劳动力“两个100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二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实施青年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宣传专项活动、加密开展招聘、有序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聚焦困难群众需求精准施策,重点开展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和适合岗位,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四是强化岗位储备。整合部门资源,发挥政策优势,挖掘公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用工需求,储备一批岗位用于吸纳返乡农村劳动力就业。

  四、关于人才权益保障问题

  为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增收,强化权益保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1-5月,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22万人次。二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进一步健全完善“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截至4月底,纳入平台监管在建工程项目2777个。开通“贵州省劳动维权业务办理平台”“贵州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维权渠道,落实欠薪线索“双转办、双交办”制度,同步开展线上线下维权接待工作,积极回应劳动者关切的问题。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和谐劳动关系计划、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企业薪酬指引计划,提升企业和职工协调劳动关系能力、政府调整劳动关系能力、社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能力,促进我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今年,力争打造100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0家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就业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就业容量和提质增效、人才权益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整合部门资源、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就业服务,努力促进各类劳动者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