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正安县一精致宋墓将整体迁移保护 墓内 70 余幅雕刻精美少见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1 月 9 日,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正安县采访时获悉:位于该县新州镇的一座宋代古墓,正在进行抢救性清理和搬迁。

  

      这座被列为遵义市级文物保护的古墓葬,雕刻丰富精美,且不少画面较为少见。

  

 

  ▲古墓远景

  

      目前,墓主人身份不明。

  

      精巧宋墓 石刻图案抽象丰富

  

      这是一座双穴石室墓葬,位于正安县新州镇茨梨村,当地人称 " 官坟 ",但在遵义市公布的第二批文保单位名单上,其正式名称为 " 正安官田宋墓 "。

  

      两个墓室的进深均为 2.7 米,宽 1.1 米。相对遵义市境内此前发掘过的大型宋墓,这样大小的墓室,可谓 " 小巧 "。

  

 

  ▲鼠首人身武士像

  

 

  ▲蛇首人身武士像

  

       但狭小的墓室空间内,却内涵丰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安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考古队初步清点后,确认了约 70 多幅石刻。

  

       " 可以说,几乎能刻上图案的地方,都合理布置了图案。"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韩建军说,估计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图案被发现。

  

       墓室内的图案包括:射箭、舞剑、扛斧等兵器的武士像,还有分别为蛇首人身、鼠首人身的持刀武士像;不同造型的侍女图案;青龙、白虎、野鹿衔枝,以及仙鹤、白鹭叼鱼等图案;更多的,是线条飘逸、栩栩如生的花草图案。

  

 

  ▲射箭武士像

  

      领队的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闵凯说,这些丰富、精美的图案,使得这座宋墓极具价值。对于神话色彩丰富的蛇首、鼠首人身武士像,他在贵州同类墓葬中几乎没见到。

  

      此外,两座墓室内顶部均有做工精美的藻井。

  

      同时,还有模仿古代宫殿建筑的斗拱,且做工十分复杂,真实呈现了中国传统大型建筑以榫卯连接部件的场景。

  

      墓主身份 或是宋将军?

  

      如此精致的墓葬,墓主会是谁?

  

      当地村民说,墓葬的主人,可能是一个武官夫妇的合葬墓,并与宋代抗击蒙古军队有关。

  

 

  ▲白鹭叼鱼图像

  

      当地村民推测,这座墓葬可能是北宋时期的。

  

      " 在北宋时期,正安县及周边一带叫做珍州,隶属于播州土司管辖。嘉熙丁酉年(1237 年)即南宋时期,蒙兵剽掠珍州,珍州总制郑昌孙率兵抵御,并最终智破蒙军。" 聂进说,但墓中的这些石刻,又颇具有北宋风格。

  

 

  ▲古墓清理现场

  

       但现有资料显示,郑昌孙安葬在正安县的另一个地方。由此分析,即便该墓确为北宋某个地方武官夫妇墓葬,也只可能是早于郑昌孙的某个珍州军官。" 希望下一步的清理中,能够找到文字依据。" 聂进说。

  

 

  ▲考古队员正在拓印石刻

  

       不过,这座小巧精致的墓葬,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一个也深夜,两个墓室的石门被人砸开,墓内被盗窃一空,连石棺床下的腰坑也不见了。

  

       考古队员说,他们寄希望于在下一步对墓葬保护性迁移过程中,能发现可能埋在墓葬某个部位的墓志铭,或者镇墓券。" 这些有物件,通常会留有墓主信息等。" 闵凯说。

  

       数百年古墓 将整体搬迁保护

  

       遵义市文物保护与研究所所长助理何烨说,因下方拦河筑坝修建水库,正安县新州镇 " 官田宋墓 " 处于淹没区内,经专家论证和遵义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后,将整体搬迁保护。

  

 

  ▲后龛上仿古建的斗拱

  

       " 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整个异地保护,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他说,这意味着整座墓葬,必须按现在的模样、工艺,在另地重新组装。

  

       目前,考古队员闵凯、韩建军等人,与正安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一道,正在对墓葬数据进行测绘,对图案拓片,为下一步搬迁后异地重新组装做准备。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黔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