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花江摩崖石刻群及索桥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17年12月13日,茶马古道现状调察组开始第二阶段最后一天的行程。考察目的地包括花江摩崖石刻群和青岩古道。车辆上高速公路不久即进入浓雾之中,由兴义到贞丰比常日晚了45分钟。抵达北盘江畔的小花江村时已是正午。

  相传,珠江上源之一的北盘江流经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河段,贩马的马帮自古以来在下瓜、汉元洞、牛角井、后头湾、白崖脚、大洞背后、曾家屋基等处穿行于河谷地带时,在古道旁崖壁上,以赭色涂绘了大量人人马马的岩画,因而此段河谷得名“花江”。小花江村附近历来为兴义府所属各地入省大道之一,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花江摩崖石刻群几乎都分布在南岸古道旁,内容基本上以反映花江铁索桥的前世今生为主。保存较好的有20余处摩崖石刻,包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修花江铁索桥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花江铁索桥记》、《重修铁索桥功德碑记》、《炳堂蒋公军门大人新建花江桥成纪石》、《拟筹花江铁索桥岁修规程记》、《计开章程条例于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修花江路序》;民国《培修花江铁索桥记》;新中国1986年《维修花江铁索桥记》等;以及“炳堂蒋军门行乐图”和摩崖造像;“履道坦坦”、“万缘桥”、“彩虹双映”、“飞虹”、“贞丰县北界”、“花江桥”、“功成不朽”、“屹然大观”;195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交通厅改建”等摩崖石刻。另有“普陀真境”“龙王宫”和“山神祠”及圆雕石龙等已经淹没于北盘江梯级电站之一的董箐水电站库区。

  通过留存的摩崖石刻,可以清晰地梳理花江铁索桥的历史沿革。

  建桥前,此地过河均为舟渡,一遇夏秋水涨之时,一切停摆。光绪十九年(1893年),昆明人石廷栋任兴义府知府伊始,就有修建桥梁的打算,只是因建桥费用过大而作罢。后听说安义镇总兵蒋炳堂自己出资曾经在云南修建过十余座桥梁,立即找其商量,双方一拍即合,且蒋炳堂承诺担负一半建桥费用。相关人员于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选址于上游滩口处兴建石桥,次年四月,正当合龙交尖之时,却在十七日半夜,突发山洪,将即将建成之桥冲毁,功败垂成。事后,蒋炳堂根据他在云南修建金龙桥的经验,以及上游他曾修补过的盘江铁索桥的案例,力主修建铁索桥。经石廷栋同意后,他另选新址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兴建铁索桥。经过10个月的努力,花江铁索桥建成。“桥长二十四丈,创铁索十有六根,上铺木板。计工数万,其费万余金”。这些费用均为蒋炳堂“独立而成”。该“工程总监修”是代理安义镇右营都司何其荣。负责铁链监造的是代理水城营游击赵连贵。负责各分项工程的有代理长坝营千总(普安世职)陈尧廷、镇标中营狗场汛把总曾凤祥、镇标中营存城汛把总陈华勋、长坝营分防定头把总胡秉心和许应发、水城营监管铁炉张吉武、永安协左营存城把总汪文惠、普安营(云骑尉世职)高庆鹏、镇标效用把总胡玉胜、镇标效用军功马发荣、镇标中营外委徐荣轩。财务总监是兴义府僧纲谌灯等。其余包括石匠4人、铁匠2人。

 

  谁知工成之后又被冲塌。不得已,建桥者只好将桥址“移上数丈”,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之朔日再次兴工,采取就石崖系铁索的方法,将原坍塌之石料移砌崖脚,并用绳索将沉入水中的铁链捞起,这样会“省费过半”。索桥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建成。花江铁索桥建成后,蒋炳堂又捐资修理两岸道路,当年八月即完成。为确保花江铁索桥的维护,他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铁链、桥板、木栏杆、道路,以及守桥兵丁薪资和桥头神像的香灯银等岁修规程。所需费用均从经过该桥的各商号驮马队抽取,“凡六匹以上者,每马抽银八厘”,统归修桥中捐一袋盐的“同济公”盐号核收,岁修所需一应开销均从中列支。

 

 

  蒋炳堂的乐善好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早在光绪二年(1876年),他就与腾越商人明树功、董益三合股开设“福春恒”商号,其分号遍布昆明、保山、腾冲、成都、汉口、香港及缅甸曼德勒、仰光等地,主营丝绸、珠宝玉石、名贵药材、地方土特产品等国际贸易。之后,他又兼营钱庄、汇兑及鸦片税捐业务,一度成为云南实力最强的商号。如今,他捐建的金龙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他捐建花江铁索桥功绩的花江摩崖石刻群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组成部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