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向巧代表:给予贵州原来的三线企业更多的支持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我都同意。回顾‘十三五’,尤其是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如果没有习总书记领航掌托,没有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分组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巧说。

 

 

  向巧表示,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卡脖子”技术,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说明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备受鼓舞、鞭策,一定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走出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道路。

  向巧建议: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希望注重发挥中国航发作为国家队的创新主体作用。一是依托中国航发,整合国内优势研究力量和相关创新平台,打造代表国家服务航空、重在基础、关注应用、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航空发动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验证,出理论、出技术、出数据、出软件、出标准、出人才。二是建议国家在事关航空发动机的规划和项目建设上,包括产业发展、项目安排、创新平台设立、重大科学装置研发与布局等充分发挥中国航发的引领带动作用。

  第二,希望给予贵州原来的三线企业更多的支持。一是给予中国航发在贵州的黎阳等企业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发挥企业集群效应,让这些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引领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对贵州实施企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供专项支持,建立企业生态圈,给予政策、资金帮扶。三是对企业人才培养给予帮扶,在院士提名和名额分配、高端人才薪酬待遇和人才补贴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四是对以前的三线老厂区的社区管理定专门政策,给予地方政府和企业专项支持,盘活老旧资产,让做出历史贡献的三线建设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切实减轻企业包袱轻装上阵。(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吕跃  伊航 王敏  陈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