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黄东兵:为了不卡在“瓶颈”,我就是要去争“平台”!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走访、调研、座谈,再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一一整理……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履职四年里的工作常态,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代表之一,四年间黄东兵见证了贵州从农村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从高等院校来讲,我们的硕士点、博士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项目,都有很大的进步;从基础教育来说,在教育精准扶贫上、避免失学孩童工作上,包括营养餐等等我们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走访高校,调研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黄东兵发现,由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导致高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能力较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制约了贵州高校的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我们高校学生的录取,整个贵州省的毛入学率从宏观上来说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高校平台的建设发展上,省内其他一些高校还需要硕士点,不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对高校的发展就会是一个瓶颈,在吸引人才、提高办学水平上就会受影响。”

 

  201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黄东兵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支持贵州高校新增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及授权点建设工作、加大对贵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支持力度”等建议,引起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共鸣,并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应和落实。黄东兵:“贵州高校大有用武之地的人才实际上有很多,但是我们平台少。我当时就提出来,国家在布局博士点、硕士点的时候,要向西部地区倾斜,才能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当时,教育部也专门给我回信,贵州财经大学也实现了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零的突破,整个贵州省也增加了50多个博士和硕士点。”

  四年来,黄东兵不仅关注贵州的高等教育,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在走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调研其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黄东兵发现,贵州部分乡镇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在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都存在欠缺,甚至出现了“乡村弱、城市挤”的现象。黄东兵:“如果人全离开乡村了,乡村振兴靠谁?乡村‘弱’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流失,投入就减少,学生一走,老师就更呆不住。”

 

  黄东兵说,连续四年来,他提出的8项针对贵州教育发展的建议,几乎都得到了国家的回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他将尽可能地做到,让群众的期盼“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作为人大代表,一定要多深入到群众中去,对我们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积极地调研;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真正培养接地气的,能为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用得上的人才。”(记者: 陈杉杉 朱美云 除标注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