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军代表:建强村级班子助推乡村振兴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备受鼓舞。我将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大屯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说。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种植条件让石阡成为了“中国苔茶之乡”。近年来,石阡县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长效扶贫产业来抓。作为一名来自贵州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周绍军在返乡的20余年中,一直坚守在基层抓产业发展。
周绍军代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2000年,周绍军放弃了在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带领村民们发展茶产业。当时,作为大屯村村主任的周绍军得知村民有着“重粮轻茶”的思想,他便对无人看管的老茶园进行精心管理,老茶园很快焕发生机,由此吸引到一些村民参与种茶。实践证明,发展茶产业收益比种植玉米更好,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当中,昔日荒山变成了省级示范园区。
后来,周绍军建立了大屯兆豊茶叶专业合作社,并筹集资金建成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贵州大屯联村产业振兴公司,让村里的贫困户和其他茶农以茶园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共同经营分红。
周绍军(右)查看茶叶长势
“我们以大屯村为中心,与相邻的7个村组建了大屯苔茶园区联村党委,以大村联小村、强村联弱村、富村联穷村模式,互相帮扶。”周绍军说,“目前,大屯苔茶园区面积达2.3万亩,2020年产量达3000吨,每亩单产达到3000至7000元收入,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绍军(右)查看茶叶加工情况
周绍军认为,茶产业是农业当中风险低、用工多、持续时间长、产品多样化的一个产业。“获省级示范园区以来,8个村的父老乡亲们在茶产业上逐年增收。我通过代表平台向专家学习,进行市场调研,发现茶产业若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达亩产7000至15000元的增收,但这需要科技进入园区持续支撑才能实现。”
结合实际,周绍军提出建议,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性的专家进入联村党委,建强村级班子,帮助培养职业农民,把关产品标准,实现多元化和深加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建议把园区从省级示范园区在“十四五”期间申报成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建议出台动员综合性的民生宣传员进入村级班子的政策,改善目前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有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更加坚定了干好这份产业的决心与信心,把三权分置中的经营权做实,三变模式做活,农业现代化做精做细,正确引导联村党委下的党员和茶农干事创业。”周绍军说。(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坤 王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