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代表:以教育为“抓手”,我的脚步一直“停留”在少数民族村村寨寨……
“对于未成年人禁酒,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从法治层面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健康理念,让合理膳食、预防近视等健康教育走进校园------”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丽
谈及此次带上两会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丽说得最多的就是“教育”二字。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陆续提出了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加大乡村学前教育力度等建议。2020年,曾丽还利用全国两会前夕的特殊超长“寒假”梳理了20余份建议,其中大部分内容围绕的仍然是教育领域。
在贵州从江县大歹村、罗甸县麻怀村、赫章县海雀村……曾丽走访调研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随着曾丽的足迹不断延伸,她也见证了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曾丽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过去‘苦甲天下’的海雀村,现在苗族同胞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以前的贫困户他们家里的摆设、电器都已经很现代了,生活比原来好了,他们对未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
曾丽(中)在从江县大歹小学科学实验室调研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让曾丽的鼓与呼有了新的思考。“百姓们在吃饱饭以后,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盼,这也鞭策着我们下一步要更好地做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
曾丽在查阅资料
从江县是贵州省最后退出贫困县序列的9个县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曾丽到从江县大歹小学调研当地基础教育状况。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后,她认为从江县和其他地方存在差距的根源就在于教育基础薄弱。“当地人的观念、综合素质以及很多自然条件等导致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曾丽感慨地说,“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才振兴,首先要做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扶志’与‘扶智’两手抓,从我们要他们读书变成他们提出来‘我要读书’,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素质,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