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祖英:文化传承需要青年生力军
5月20日13时,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乘机抵达北京。
赶到入住酒店后,顾不上休息,全国人大代表、从江县马安村祖英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祖英便忙着整理从家乡带来的苗绣,之后还要修改完善今年准备提交的建议。
“每年我都会带来苗绣作品,今年也不例外,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苗族的宝贝,它就好比我的生命一般,一辈子都离不开它。”韦祖英说。
韦祖英出生在贵州苗族山区,6岁便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苗绣技艺,到了十多岁,心灵手巧的她就在周边村寨小有名气。她总爱说自己“文化小”但“心愿大”,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苗族刺绣一代一代传下去,让苗族刺绣换发新的生机。
2018年,韦祖英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的这两年,她常年奔走在村寨里听民声、汇民意。走的越多,她愈发觉得身上的担子越重、责任越大。
韦祖英表示,苗绣的传承和发展单单靠苗族村寨是不行的,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苗绣,同时也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于是,2018年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如何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建议。“民族文化不应只藏在大山深处,应该推向更广阔的地方,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韦祖英说。
图右为韦祖英(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她的带领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马安村从偏僻的山村变成了创业热土。最开始带领大家脱贫的“祖英刺绣专业合作社”已经升级为“祖英刺绣有限公司”,还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刺绣一条街”。原先合作社的34名成员,摇身一变,个个成了老板。
“现在苗绣是马安村的主要产业,你在刺绣一条街上走一走,听到的都是绣花机的声音,大家都在抢工时,都有订单做。”韦祖英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刺绣厂扩大规模,在从江县美娥易地扶贫搬迁点修建了一个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这样不仅能带领搬出大山的群众传承刺绣技艺,还将刺绣文化技艺变成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生存技能。”
为了更好助力当地发展,2019年韦祖英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修通G242国道缓解出行难”“加大鼓励农村妇女创业扶持力度”等建议。
“现在村寨修通了国道,为我们的绣品走出大山打开了一条致富路。”韦祖英说。
在今年两会上,韦祖英最关心“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如何能让年轻一代传承发展”的问题。
“苗歌、侗歌、民族刺绣等在传承发展上,不仅需要专家、学者支持,更需要当地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去传承、弘扬和创新。”韦祖英表示,文化传承需要青年生力军,未来她会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风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盛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