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代表,与更多留守妇女“牵手”
写在前面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全国两会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我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特殊时期、特殊两会,回顾不平凡的这一年,代表委员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表达什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特别策划了“代表委员三问三答”,一起听听代表委员的感受是否也能与您产生共鸣。
距离启程前往北京还有两天。5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她成立的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一年来的变化。
正如她的公司名称——牵手。一年来,杨昌芹的公司与更多留守妇女“牵手”成功,直接带动100多位“留守妇女”成为“上班族”,将她们的“指尖技艺”变为了“指尖经济”。
杨昌芹介绍到,2019年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等各类特色工艺品不仅畅销中国各地,还远销到海外。
同时,杨昌芹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关注泸州至遵义高铁的建设。两年前的全国两会上,杨昌芹提出建设泸州至遵义铁路的建议。她说,希望家乡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这样我们这些深山里的“好东西”才能被更多人知道,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如今,蓉遵高铁泸州至遵义段项目已提上日程。去年,随着四川省党政代表团与贵州省党政代表团的两次互访,以及成贵高铁的开通,四川与贵州的交流必将更加频繁、合作必将更加紧密。与四川接壤的杨昌芹家乡贵州赤水,在已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后,必将迎来更大发展契机。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工艺,也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好产业。
三问三答
记者:过去一年最想点赞啥?
杨昌芹:最想点赞在基层的脱贫攻坚工作,以及关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一年来履职干了啥?
杨昌芹:一年来,在认真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产业,公司的员工从40多人增加到106人,产值从几百万增加到1200万,销售额从400多万增加到600多万。我们还新建成了一个“产学研”基地,集生产、加工、销售、培训、研发设计为一体。
记者:共襄盛会准备了啥?
杨昌芹:今年我主要关注泸州到遵义高铁的修建。这项工程关乎川黔两省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乌蒙山特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极大助力。高铁的尽早开通,相信也是我们两省人民共同的期盼。
同时,我还将关注人才资源培训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乡村珍惜,人才是最缺乏的,特别是年轻人才,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来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就业、创业,共同振兴乡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李薛霏 杜朋城 黄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