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荣代表:加快推进绿色PPP项目
“十三五”以来,“绿色发展”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在继续强化“两高”行业污染减排和末端治理的同时,存量污染物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环境治理和修复等绿色项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投资需求大、项目运营和投资回收周期长,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市长陈少荣说,随着绿色发展的不断深化、环境治理及相关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在财政去杠杆不断深化、政府严控债务规模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拥抱PPP”成为必然的选择。
陈少荣说,虽然PPP模式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拓宽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投资回报机制缺乏、技术与模式创新不足、融资困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绿色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绿色领域推进PPP项目时,应在以强化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创新治理模式。
陈少荣建议,建立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机制,推动环保等产业由工程建设向服务运营转型,为绿色项目PPP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探索建立相关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才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环保产业进一步扩容。具体来说,可以积极利用环境修复及治理所产生的环境资源价值,尝试采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将单纯的环境修复和治理项目同其他能够创造稳定收益的资源开发项目相结合,包括修复地区周围的土地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环保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陈少荣说,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方、环保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降低环境治理等绿色项目的运营成本,并通过PPP项目灵活的定价和调价机制,将项目执行过程中降低成本而产生的额外利润让与社会资本方,这样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资本方进行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