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莫富元:二十八载用脚步丈量责任的“绿衣使者”
3月6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黔南日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贵州省龙里分公司投递员莫富元。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求真务实,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莫富元说,报告中提到,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是我特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绿衣使者’,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莫富元说,从前盼望他送信的人,现在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他把东西寄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贵州省龙里分公司投递员莫富元
为了在乡村振兴中服务人民,用好邮政服务,今年两会,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邮政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上出台细化措施,利用邮政协同金融机构、电商渠道、基地的资源优势,健全县、乡、村基地物流体系,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同时,他希望在县级成立邮政管理机构,统一规范管理各物流公司,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偏远乡村老百姓能及时收到包裹。
今年是莫富元踏上邮政投递之路的第28个年头。从乡间到城区,从脚踏车到小货车,从田间地头到大街小巷,28年间,行程逾50万公里,可绕地球11圈,服务800多万用户,“零距离”“零失误”“零投诉”的服务暖人心。
多年来,莫富元所负责的龙里县城西段片区,是全县邮政业务订户最多的地方,每天投递量达1682件,服务用户400户,邮件总重100余公斤。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采取“零距离”的服务方式,把本应投递到单位收发室的报刊杂志和信件亲手送到用户个人手中;为让找不到收件人的“死信”复活,他选择了一种增加自己工作量的“笨办法”。
2003年5月9日这天,一封从台湾寄到西关坡的信天黑却还未找到“主人”,又恰逢西关坡正改道拆迁,许多住户已搬离,莫富元的送信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为了尽快将信件送到,他推着自行车,忍着饥饿,顶着黑夜挨家挨户询问,一天、两天、三天……在他的坚持不懈下,终于找到了收件人——80岁高龄的钟登钰老人。当老人拿到信件时,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小伙子,这是我失散多年的哥哥,原以为这辈子再也联系不上他了。”
“一封信的背后就是一个家、一段情,我不能轻言放弃。”莫富元说,28年间有上百封“死信”在他手里“复活”。
贵州代表团合影
28年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榜、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
“今年是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莫富元表示,将坚守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站稳人民群众立场,立足岗位工作实际,继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把一封封寄托着殷切期望的信件、邮件,一份份存在着党的声音的报刊杂志继续传给千家万户,为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 黔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