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捐款捐物5000余万元 人大代表“双线战疫”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家港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在这些战“疫”一线忙碌的身影中,有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也有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大代表。疫情面前,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守土尽责、冲锋在前,赋予“人大代表”这一身份新的内涵。
勇当战“疫”先锋,人民代表“卫”人民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大代表责无旁贷。”2月2日,一份来自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的《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通过代表履职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递到了张家港市各级人大代表手中。
这封信倡议,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是医生,也是人大代表,更应该冲在一线。”张家港市南丰镇人大代表、民联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孙斯豪说道。今年春节,孙斯豪放弃了回老家跟父母团聚的机会,选择值守岗位,每天到南丰镇集中医学观察点为重点区域返回的人员监测体温、处理生活废弃物……孙斯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江苏省人大代表、沙钢集团党委书记沈彬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沙钢集团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紧急采购急需的防疫物资送往抗疫一线,还组织公司筹集3000万元的款物支援湖北抗击疫情。
战“疫”中,张家港市各级代表立足岗位、各尽其能、发挥优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他们有的战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用脚步丈量“疫情防线”;有的慷慨解囊,为防疫一线捐款捐物;有的参加卡口志愿服务、应急值班,不惧严寒与风雪……
据统计,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先后参与志愿服务630余次,以个人或组织的名义捐款、捐物5000余万元,其中口罩34万只,医用手套6万副,隔离服3万件以及价值120万元的核酸检测试剂……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代表们炽热的真情义举和家国情怀。
“线上”听民意,夯实抗疫基层基础
特殊时期,全市“一中心多站点”人大代表轮值制度也因时制宜,代表们创新履职方式,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收集民情民意。
在张家港市锦丰镇的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外,均张贴了该镇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只要“扫一扫”就能“见屏如面”。自2月份以来,锦丰镇人大代表在线上共收集到选民“防控”建议20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村(居)委对这些建议均及时答复并办结,并据此对防疫工作进行有效查漏补缺,织密织细“疫情防控网”。
人大代表通过视频连线了解隔离家庭动态、询问需求
在收集民情民意过程中,苏州市人大代表、凤凰镇双龙村党委书记许建江发现,在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有时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返回张家港人员的具体情况。于是,许建江创新提出“打一个暖心电话、问一声健康状况、说一句防疫口诀、送一份防疫礼包”的“四个一”工作法,让工作人员在防疫过程中,既能全面掌握这些人员的生活状态和健康情况,又能收集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意见建议。“四个一”工作法实施后,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汇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目前,张家港市各级人大代表已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近百条,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予以认真吸纳、积极回应,对人大报送的意见建议信息,由各镇政府办公室牵头,协调乡镇各职能部门落实。
强服务显担当,按下发展“快进键”
如何守好“防疫关”、复工后的“发展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考点”。
“大事难事显担当”,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大考”面前,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压实责任、靠前指挥,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到基层和代表企业联系走访,指导督促基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科学推进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并灵活采取“线上”履职平台与“线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征集、迅速反映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意见建议。
走访调研企业防疫物资准备工作和复工复产情况
同时,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也积极行动起来,逐一走访联系辖区企业。张家港市人大代表李永奇在走访当地企业时,了解到该企业购买的口罩和消毒液无法按时到达。于是,他想方设法协调,筹集到800只口罩和50瓶消毒液,亲自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除了送政策、听诉求、解急需,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还积极投身生产一线,率先垂范,尽显新时代人大代表强担当精神。南丰镇人大代表、南丰镇青年干部之家理事会会长姚军,在走访中得知当地一家口罩生产企业生产遇到困难、急需人手,于是,他带领全镇250余名青年干部轮流到企业“上岗”,保障防疫物资的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此刻,张家港市各级人大代表仍投身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农业春耕生产等各项工作中,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代表力量。(作者: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