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市、区三级人大“联手” 基层立法“江门号”直通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日,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广东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2015年以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江门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江门市唯一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摸索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特色经验。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指出:“在省、市、区三级人大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要把联系点办出江海特色、江门特色,还要办出广东特色、全国典范。”

 

  探索打造基层联系“直通车”立法之门向基层敞开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关键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探索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是江门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有效途径。

  2015年5月,江门成为广东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市。当年 11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设立了 15个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点覆盖三区四市,构建起多功能立法联系网。

  从协助征集立法计划建议项目、收集地方性法规修改意见,到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座谈、参与立法后评估等,五年来,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把群众心声传递到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是江门唯一的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又升级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认为,“江海区征集立法意见的便利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这首先体现在,地处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109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里城乡并存,这意味着“可以同时征集城市居民、农村村民的立法意见”;而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征集企业意见也相当便利”。

  其次,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海区在依托侨胞资源,发挥联系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听取其意见建议等方面意义突出。

  “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加强硬件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立法意见征集新模式,打造了多渠道听取意见的工作特色,立法联系工作成效显著。”余志坚说。统计显示,五年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先后承担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下发或转发的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 70多次,收集意见建议 400多条,立法意见多次被立法机关采纳。

 

  创新意见征集特色模式群众成为立法参与者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重点在基层,核心是联系,目的在于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

  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是江门市两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之一。“刚挂牌时,街坊们很好奇,会问‘我们可以参与立法吗’‘不专业的意见可以提吗’‘声音可以传递到立法机关吗’”,江翠社区党委书记陈凤鸣由此意识到,在群众的固有印象里,立法“遥不可及”,因此“我们首先要把立法变成‘接地气’的身边事,把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年逾六旬的退休工人何树榕是江翠社区首批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征集立法意见不能坐等街坊上门,最好是利用茶余饭后的‘闲聊’,收集大家的社情民意,听取法律法规的修改意见,‘原汁原味’记录上传。”

  何伯清楚记得,“不牵狗绳”“随地排便”等问题,街坊们反映最强烈。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后,江翠社区向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正式提交了加快文明养犬立法的书面意见。

  “街坊们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有人听,自己的意见被采纳,热情自然就高了”,而最让何树榕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立法联系工作影响力持续扩大,群众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也培育了起来”。

  “以征集立法意见为平台,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共商共建共治,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陈凤鸣表示,目前江翠社区已建立起“立法联系点+社区议事会+人大代表联络室”的运作模式。

  从最初 10多人扩充到如今 60多人;从最初以退休居民为主,延伸到如今人大代表、专业律师、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各领域人士共同参与,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队伍的壮大,意味着征集意见更广泛,发挥作用更有力。

  江海区人大代表仇淑英是江南幼儿园园长。作为义务收集员,除征集意见外,还应该要当好普法宣传的‘领头人’。”以学校为平台,仇淑英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形式丰富的普法活动,有深度有广度。

  此外,另一个基层立法联络单位——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也探索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企业模式。以创新立法意见征集模式为突破口,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启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让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直达立法机关,不仅有效提高立法质量,也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高质量建设“国字号”平台目标锁定“四个典范”

  近年来,地方立法“江门经验”屡次登上全国“讲堂”。作为地方立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拓宽人民有序参与的生动实践,江门的省、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得到了全国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一致肯定,同时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今年 6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在江门调研时提出,江门要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点、民主立法的运行点和法律法规的普及点。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要求,江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要跳出一城一域,立足广东,放眼大湾区,服务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需求,做到“三度两化”,即体现广度、深度、高度,实现规范化、专业化。

  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考察研究,今年 7月,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希望,江门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增强立法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使每项立法都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子”江门。这既是认可和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林应武表示,接下来,江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将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支持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其打造成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成为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成为接地气、聚民智全过程民主立法的典范,成为释法明理、崇德尚法的典范。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切实做到“六个一”,即设立一个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制度、制定一个方案、建立一套协助机制、建立一支理论研究队伍、督促落实人财物等一系列保障,注重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共享资源,全力支持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