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信用工程为农户脱贫致富开通“绿色通道”
无抵押不贷款,这是沿袭多年的金融贷款模式。随着以“诚信”作为贷款“筹码”的信用贷款出现,加上贵州农信“农村信用工程”的开展,农民“借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全省农信系统根植农村,做实农村信用工程,多次完善信用工程实施方案,软、硬件日趋完善。一经授信,村民在柜面‘随要随贷,随有随还’。‘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小额信贷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贷款‘可获得性’大幅度提高,农户授信额度、贷款金额持续加大。”贵州农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巩固信用工程创设成果,贵州农信还积极加强与村级党组织联动,构建深度诚信互助体系。印江的“振兴行”诚信互助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冯琴是印江县朗溪镇坪柳村的村民,曾经向印江农商银行贷款在县城开了一家羊肉粉店。了解到“振兴行”诚信互助基金后,冯琴决定增加十万块钱贷款开一家分店。她告诉记者,现在两个店铺加起来的年收入有三四十万。
截至2020年6月末,印江全县23个村成功创建“振兴行”诚信互助基金,农户、村集体经济授信总额较创建前提升1.47亿元,不良贷款较创建前减少365万元。
印江农商银行的成功经验是贵州农信“信用工程”建设的缩影。荔波县茂兰镇被评为信用镇以来,不良贷款利率下降2.08个百分点;大方县鼎新乡被评为信用镇以来,不良贷款利率下降1.24个百分点。至2020年6月末,全省已分别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信用市11652、928、21和1个。
“我们以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在全省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创建为主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在创建体系中增加‘特惠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降低评定条件,提升授信限额,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据 贵州农信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广覆盖的农村征信体系,农村信用工程已列入贵州示范、贵州样本,纳入全省地方标准。至2020年6月,全省已建档农户数772万户,建档面98.18%;评级授信710万户,授信总额4777亿元,户均授信6.73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934亿元,占农户贷款的79%。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