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 创新实践 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重庆市荣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艾亚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我国果断采取有力措施,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这一鲜明的案例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印证了“制度强则国家强”。
立足基层创新实践,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亮身份、亮承诺,做合格代表、做群众表率”的“双亮双做”工作,正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体现,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具象成了桩桩件件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代表们针对社会关注的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热点问题,通过视察调研、专项审议、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方法,以审议发言、代表建议、代表活动、履职承诺、政策宣讲等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解决了一批如水污染防治、公立幼儿园入园难、看病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五年来,全区1100余名市、区、镇人大代表累计承诺为民办实事、解难事4万余条,承诺兑现率超过97.3%,直接受益群众累计逾20万人,真正做到了“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有群众在代表协调帮助将出村的泥结石路扩宽改造为乡道后感慨地说:“感谢代表帮我们跑上跑下修路,下回我们还要选他这样的好代表!”严格代表履职管理,探索不合格代表退出机制,8名区、镇人大代表因履职不合格辞去代表职务,维护了代表队伍的良好形象。代表“双亮双做”,密切了代表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广大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拥护和信赖。
立足基层创新实践,正确有效依法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大履行监督职权,是其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法律实施和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任免权的主要手段。毫无疑问,人大的监督越到位,党的执政就越有力。
在依法监督方面,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将任命权与监督权深度融合,从2017年起创新开展人大选举任命干部报告履职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工作。四年来,共听取和审议42名区政府、区法院、区检察院副职领导及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报送区委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增强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识,推动其依法履职、为民尽责;在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方面,五年来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法定工作报告119项、专项工作报告151项,开展执法检查23项,专题询问2项,工作评议15项;2020年公开评审部门重点项目预算和一般性项目预算资金14.1亿元,审减2.7亿元;扎实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暗访,形成专题片,重点监督环保“五大行动”的落实情况,发现和推动整改问题40余项,有力促进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2019年起,在区内15个镇推动人大代表重大民生实事票决制,决定并监督完成民生实事项目157件,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依法、有效、正确的监督,管好权力棒、看紧钱袋子、做好民生事,促进了全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在全市首创“人大文化生态园”,以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大事记、法治文化等为主题打造,集政治性、知识性、体验性于一体,通过融理于景、浸润无声的长效体验式宣传,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法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立足基层创新实践,不断增强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实践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增强制度自信。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各级人大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四个机关”建设,不断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创新实践,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积极应对新变化、新领域和新问题,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同时,各级人大还要加强对辖区内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切实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要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高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而加深对制度的信赖,提升制度自信。
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制度自信。要放眼全球,立足国际,以史为鉴,运用全球化思维创新人大各项工作,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真正民主形式的信心,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引导,与时俱进丰富和改进宣传方法,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思维打好“舆论战”,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守好意识形态根本阵地,不断加强和巩固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