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加强和改进街道人大工作的“亭湖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搭建载体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发挥代表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街道创新实践、落地生根。

 

  恪守最高原则

  着力把准政治方向。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把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纳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区委常态化听取人大党组汇报,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和推进街道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填补了街道规范化建设的法治“空白”。

  二是强化精准指导。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把街道人大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安排,建立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督查、一同考评“四个一”机制,定期对街道人大列清单、划重点、提要求、圈时间。实行常委会主任联系指导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坚持重大活动提前指导,日常工作加强督导,创新工作单独辅导,帮助理顺工作机制、厘清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三是强化比学赶超。区人大定期召开街道人大工作现场会,为街道人大工作放样子、指路子、压担子;开展“互查互看互评”活动,看亮点、学经验,找不足、促进步,相互取长补短,打造特色亮点;组织开展“提优赋能”学习培训,在参与和带动中锻炼和提升街道人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强化工作授权

  倾力规范履职行为

  一是授权对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人大决议决定情况实施监督。街道人大工委采取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定期对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执行法律法规及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情况进行监督,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授权对街道全局性工作实施监督。年初、年中两次组织召开议政代表会,听取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重点项目安排及执行情况的通报,听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热点问题的工作情况通报,并进行民主评议和满意度测评,所提意见和评议情况,书面报送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反馈街道办事处。

  三是授权对街道重大事项实施监督。采取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对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推进、环境保护目标完成等情况进行集中督查,年初查安排、年中看进展、年底问成效,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完成年度任务。

  四是授权对相关人员履职情况开展工作评议。按照“有计划、有主题、有活动、有效果”的要求,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向选民征集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基层呼声。定期对街道办事处和区行政、司法机关派驻街道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等10多个方面进行工作评议,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促进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效能。

  五是授权协助区人大常委会做好选举和服务保障工作。协助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做好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辞职、罢免和补选等有关工作,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联系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活动,负责辖区内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和管理,督促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推动街道人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贯通制度体系

  全力放大政策效用

  一是工作规则“一体式”落地。围绕明确街道人大工委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程序,研究出台了对街道人大工委领导、授权和管理的工作规则、工作职责等8项制度,对街道人大工委“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和说明,确保街道人大困境应解尽解、制度落实落地。

  二是工作重点“一盘棋”统筹。围绕促进街道人大工作持续创新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会议制度、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财政监督、代表评议、建议督办、联系代表和选民、代表述职等14项制度,推动了街道人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是自身建设“一揽子”交办。围绕健全学习机制,强化一线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了学习培训、工作联系、请示报告、信息化建设、结对帮带、代表履职管理6项制度,提升了街道人大工委的服务保障质量和工作水平。

 

  夯实工作基础

  竭力提升履职实效

  一是载体建设规范化。按照“全面建设、突出特色、重在规范、务求实效”的要求,通过实施“规范、培训、活动、督查、考评”的“五步工作法”,对各街道人大代表“家站点”进行同步改造更新、提档升级,达到选址挂牌、设备设施、管理队伍、信息公开、制度台账、活动开展的“六统一”标准,实现了五级人大代表到家、进站、入点全覆盖。加强议政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实行“一室两用”、两套制度,由区人大常委会统一制作、规范上墙,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收集社情民意、参与社会管理等工作提供履职平台。同时,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服务代表履职,开启“掌上履职”新时代。

  二是代表活动常态化。从畅通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渠道入手,设立“代表信箱”“代表热线”,聘请“民情联络员”,开展了代表接待选民日、 “民情日记”等活动,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精心组织推进“聚焦发展高质量、勇当五个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细化落实了7个系列18项行动,做到每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度有通报、年度有评比。为每位代表定制一本《人大代表履职日记》,实时记载活动情况、履职要事,激发代表履职激情。建立与群众“常态化”联系机制,定于每单月25日在“家站点”统一开展接待选民、代表视察、业务学习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保障机制最优化。全区下辖12个街道均配齐配强专职人大工委主任;选配1名区人大代表兼任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配合人大工委主任做好人大工作;选配5名熟悉经济、法律、社会事务管理和代表联络工作的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为兼职委员;设立街道人大工委办公室并单独挂牌,配备1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人大工作,较好解决了区人大工作机构配套、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定位问题。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代表履职补助制度,将街道议政代表会经费、代表活动经费、人大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

  四是工作考核制度化。制定下发考核意见,将代表工作、规范化建设、平台建设、工作创新等四大类16项工作进行详细分解,把原则性的法律规定量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使街道人大工作从感觉抽象、概念模糊走向清晰具体、脉络分明,用考核激活街道人大创新动能。推行区人大代表履职“微积分”管理,通过百分制量化形式,对代表履职进行定量评价和直观反映,积分结果作为代表评先评优、推荐留任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