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民主与法治勾勒出超大城市生动图景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文汇报》昨推“喜迎二十大”特刊,展现上海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丰硕成果。

 

  位于古北市民中心的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

 

  2019年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听取社区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等情况介绍,并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你们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你们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熙香科技发布的“智能小吃机”在取得热食面条“现制现售”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消费者能吃上热腾腾的“AI面”。“人工智能的创意应用离不开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共同探索,这样的好经验希望能通过立法形式固化。”长宁区人大代表、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瑾在参与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征询会时,提出这一建议。

  建议最终被写入法条。今年10月,《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这一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法规构建体系化治理框架,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针对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分级治理和沙盒监管,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拓展人工智能发展空间。

  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扩容到25个,全市16个区全覆盖。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空间上向社区、园区、楼宇不断延伸;在功能上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拓展;在渠道上畅通线上、线下多种形式。

  经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实践,高质量立法激发创新活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民主与法治勾勒出超大城市的生动图景,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高质量立法激发创新活力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设立的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见证者和实践者,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深有体会:“居民家门口的声音传到了立法机关,很多意见即便不能上升为法条,也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的治理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获益的还有广大市场主体。上海紧抓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立法与改革同频共振,强化需求导向,以高质量、高效率的立法增强改革的穿透力、竞争的新优势。据中国地方人大立法指数报告显示,这几年上海的立法综合排名均靠前,其中在“立法信息公开”和“立法参与”等方面名列前茅,民主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带动了地方立法高质量推进。

  浦东这片“立法试验田”正加速助推“改革试验田”,高效耕耘出12部“小、快、灵”的法律法规,覆盖知识产权保护、文物艺术品交易、非现场执法等经济民生领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辖区,每天近10万白领通勤于此,现有公共停车点远不能满足巨大的非机动车停放需求。一场由街道“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牵头召开的协商会,让难题的解决有了转机——来自全国、市、区的三级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后提出建议,并与物业管理代表、共享单车企业代表、街面非机动车管理代表和交警支队等面对面协商,促成优化停放区域、落实监督机制和加强商务楼宇主体责任的共识。

  在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看来,协商过程不仅畅通了委员与群众之间的渠道,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有助于委员调查研究形成更接地气的提案和建议,也将更好地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233个,协商内容涉及老房加梯、养老综合服务、集中充电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三级政协委员”近6000人基本落组进站。

  超大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怎样才能精细温暖、高效有序?借由人民建议征集,人民群众的“好声音”成了城市治理的“新引擎”。去年《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经表决通过,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人民建议征集地方性法规。据统计,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超过15万条,建议采纳率达98.5%。

 

  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上海把人民呼声真实地写入法律,广泛地落实在制度中,以此督促政府部门依法依规行使职能,法治政府建设由此迈上新台阶。

  违法必究,是法治精神的体现。但现实中,时有市场主体存在一些轻微违法行为,既非主观故意,也未造成较大影响,一旦被罚,会被记入失信名单,对后续经营造成影响。采纳相关意见,自2019年起,一项对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探索起步,三年间,已推出14份清单,覆盖了市场监管、消防、交通运输等多领域,对5000多家企业作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执法单位有据可循,被执法的企业守法意识也有了提升,综合效果显著。

  2018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对全面依法治市进行总体布局,推动法治上海朝着“人人参与法治建设、人人信仰法治权威、人人获得平等保护、人人感受公平正义、人人共享法治成果”目标努力。

  一座城市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在人人参与中,实现人人获益。

 

  预算审查全参与,

  看紧政府“钱袋子”

  家庭有记录开支的账单,政府也有关乎国计民生的账本。但要“看懂吃透”政府钱袋子的钱如何花、花在哪儿、产出多少效益,这是需要一定素养的。

  浦东新区金桥镇,人大代表有一项常态化日程,就是认真翻看政府部门总预算、部门预算、项目预算“三本账”。巧借数字技术,“三本账”愈加通俗易懂、触手可及,也方便代表们从专业出发,紧盯民生实事项目进度条,从账本中抓准问题,推动落实。

  账本更通俗易懂,代表审查监督更精准专业——这背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的生动探索实践。

  《上海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施行一周年,其中提及的“预算联网监督”已落实于各级人大。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专业度,代表们在全盘大账、以及各部门各项目的具体小账上把准重点,揪出问题。以作为监督试点的金桥镇为例,“三本账”背后还附带有参考书,项目施工进度实景图、设计图纸等材料也一一联网,供随时翻看。“对财政预算资金的全过程监督,正是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激发民主活力的生动注解。”金桥镇人大主席高洪这样说。

  要更好监督,就要“提速”账本的更新。金桥镇人大主动与区财政沟通,在获得大力支持下,先探索每季度更新一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向镇人大代表公开,老百姓也得以参与其间,由此实现更广泛的民主监督。“大家都觉得这一方式更公开透明,监督起来更有针对性。”金桥镇人大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一起攻关,实现数据对接,定期抓取、自动导入预算联网监督数据库。“三本账”与财政部门数据同频,从“季更”进阶至“月更”。

  账本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更新:针对大家都关注的数据类型,直接以可视图表方式公开;针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数据,采用附录附表方式等。

  预算联网监督试点之初,也曾有人表示担忧:账本里的条目过于清晰,是否会因为被“抠细节”而影响了“大进度”。实践证明,参与监督的人大代表和市民百姓,更多是以推动项目尽快落实落细为出发点,所提建议也被广泛采纳。

  今年10月底前,金桥镇张桥养护院综合整新工程将完成,预算金额4300多万元。千万级的民生项目,自然成了代表们和百姓们翻阅账本的“聚焦项”。

  实地考察项目、翻阅预算账本后,大家齐齐点赞,“这笔钱花得值”。原来,此次改造最费钱的细项是智能化设施和电梯。前者包含智能床垫、中央主控系统等,后者则将淘汰几部已服役超龄的电梯。经整体改造,养老院也将变身为更安全便捷的“智慧养老院”。

  从养老院整新到道路翻修,涉及民生实事项目的资金使用,需要政府部门从源头就紧盯预算规划的科学合理。以道路翻修为例,究竟因何翻修,有没有可能纳入未来几年内的大项目中“打包解决”,这都需要规划之初的统筹考量。

  在金桥镇,如今,预算编制前的项目评估会有了新惯例——邀请人大代表、市民代表旁听参与。“旁听代表中不少人还兼具专业工程背景,能从更长远专业的角度提出金点子,便于结合项目全周期来管好资金的用度、去向、绩效。”高洪说。(摄影:邢千里 稿件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