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人大:倾力监督与支持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近年来,兴化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机制,并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本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此破题探路,力求实现人大监督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支持、政府协调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凝聚合力构建“大未保”工作格局
兴化市是人口大市,现有未成年人22.2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66%,其中留守儿童2738名、困境儿童2914名,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兴化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向市委汇报的《关于加强对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调研报告》,建议市委强化对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在兴化落到实处。
该调研报告得到了兴化市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推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委员会,全市26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了未保委。兴化市还在市级层面组建了实体化的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未保工作站,行政村和社区因地制宜设立“儿童之家”和活动场所超过500个,配齐配强村(社区)儿童主任542名。全市75所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学生安全保护专员”并兼任未保副校长。由此推动形成了市、镇街、村居全覆盖的未保工作网络,为全市未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基层儿童主任开展“儿童+家庭”双排查工作,全市共有2914名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救助,有2738名留守儿童得到有效关爱。目前全市所有困境儿童全部纳入保障体系。
创新机制形成精准化保护闭环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具体且复杂,相关职能部门过去存在着关爱保护“碎片化”现象。为此,兴化市人大连续数年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入重点监督议题,并安排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在市委领导下参与协调工作,帮助指导落实。
在上一届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为重点监督议题的基础上,兴化市人大今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信息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视察,并开展评议。推动该平台有效整合民政、人社、医保、残联等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分色标注受益儿童风险等级,在线实现主动预警、实施监控、常态核查、服务监督、日常关爱、积分考核的闭环处置,织就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一张网”。
今年7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党组成员分别带队,邀请部分市人大常委会驻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分组赴全市各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检查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突出“七个重点”、推进“八项行动”。为提升执法检查针对性,前期在相关媒体发布公告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梳理形成负面清单,在检查中逐项对照,靶向聚焦未保工作重点难点,切实提升执法检查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高纯度”的问题清单,并根据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要求,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对部分重点问题、紧迫问题面对面进行交办,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时间表、任务书,做到问题解决一个,销号一个。针对未成年人保护部分个案情况复杂、对照政策法规认定难的问题,督促市未保中心建立个案会办机制,明确责任,确保所涉未成年人困难帮扶、生活救济、心理疏导等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近年来,全市有116件未成年人成长问题案例在多部门共同帮助下逐一得到落实。
就前期审议意见和会议纪要落实情况,兴化市人大定期开展“回头看”督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成效清单进行满意度测评。在督查中,针对未成年人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督促市未保办设立未保热线,并在全市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保护行动,同时构建“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确保未保工作落细落实。在兴化市人大持续监督支持下,目前“大手拉小手”关爱保护行动已结对关爱重点儿童5926名,签约“大手”2895名。
代表助力开展常态化关爱帮扶
近年来,兴化市人大常委会将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纳入市人大“双联双解双促”工作制度中,445名市人大代表在所在选区固定联系一名留守儿童,并要求各乡镇人大同步建立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留守儿童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市两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筛查实际困境儿童2832名,开展150余次“微心愿”“暖心行”等关爱儿童活动。
在今年3月“双联双解双促”集中走访月活动中,市人大代表顾柏桂在兴东镇走访时发现,未成年聋哑人刘某原在普通小学就读,随着年龄增长,普通小学无法提供特殊教育,上学出现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顾柏桂主动向兴东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并联系教育、民政等部门与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协调,很快帮刘某办理了就读手续。
代表们在深入基层、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精心撰写了《关于完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理赔自主机制的建议》《关于在公共阅读场所增设儿童绘本阅读区的建议》《关于在农村学校开展晚托服务及适当收费的建议》等建议议案,有力地促进了一批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确定了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其中“实施儿童关爱工程”被列为年度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兴化市人大组建代表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构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同心圆”。
为探索创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持续保障机制,兴化市人大倡导成立了兴化益行儿童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带头捐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预计到年底,该基金会资金规模将突破1000万元,引领和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陈明干 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