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人大故事 让“幸福来敲门”: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践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调研侧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秋日里的徐州城,是金色的。走进金色拥裹中的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苏电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行标语——“听人民呼声替人民进言解人民忧患为人民尽职”。一面“回音壁”上,写满了居民诉求,从普法宣传到老旧小区改造……一条条诉求下,有人大代表的回应,也有问题解决后居民的感言。简单的一面墙,成为基层人大拓宽民意收集渠道的生动注脚。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以前只是在报纸、电视上看人大常委会如何工作,没想到这次也能参加座谈,全过程感受人民民主。这样的会议,俺打心眼里支持。”一位基层群众的心情溢于言表。
将时钟拨转至8月30日,徐州市人大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拉开帷幕,民意“直通车”开进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基层群众表达改善居住环境呼声、原味民意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更新,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画卷在这里渐次展开,民意生机盎然。
锁定“靶向点”强化人大工作监督指引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牵着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关乎民生民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将其纳入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项目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高位推动工作开展。8月23日,市委书记宋乐伟专程赴云龙区检查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强调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市工作中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生所指,监督所向。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大局,紧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亲自部署,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展作为今年监督调研项目。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同步,确保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及管理专题调研工作部署会议。赵立群副主任要求抓住重点,补短补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提出意见建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始终。要强化后期管理,让百姓生活更有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地察看摸清问题症结
“马路路面破、住宅外墙破、园区设施不全,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李大爷家住云龙区某小区,他的一席话道出了一部分百姓身边的“痛点”。走进小区,小区位于奎河以东、丰储街以北,建于1996年,共有19栋楼房,78个单元,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1400多户居民。由于建成将近30年,楼房外立面风化脱落,水泥地面多处损毁,各种线缆林立,跃入眼帘,居住体验感较差。
最深牵挂是百姓。今年9月中旬,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召开有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居民代表参加的各类座谈会6次。该小区可以说是调研组实地察看我市老旧小区的一个缩影。通过调研发现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改造模式单一,资金筹措压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缺乏政策体系支撑。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功能缺失、设施不足问题,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服务用房或者服务用房不足;没有规划停车设施和充电设施,出现车辆乱停放和“飞线”充电现象;路面、墙面、屋面破损;排水设施老化破损,没有实施雨污分流;监控、门禁损坏或者没有监控、门禁;路灯、楼道灯破损或设置不到位;绿化用地较少或者没有绿化用地,缺少生机;乱搭乱建、私自圈占、违法建设多,拆除难;弱电管线敷设不规范;小区管线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
贴近群众集民智
“老旧小区改造要和城市更新、雨污分流、危房加固、房屋征收、易淹易涝积水点治理等城市综合改造项目形成体系化,采取成片区、成体系的城市综合改造方式,提高效率”。“老旧小区设计方案要与小区周边其他环境综合改造工程相结合,形成片区整治综合方案”。市人大代表、泉山区房产服务中心主任宋莲说。针对老旧小区物业配套用房缺乏、居民缴费意识差等原因,市场化物业服务企业不愿进驻老旧小区等,市人大代表、泉山区绿化园林管理处副处长赵慧建议“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及激励措施,并优化社区治理模式,将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相结合,深入挖掘‘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三者联动的力量,巩固改造成效、构建和谐社区、打造美丽家园、提升城市形象”。
“老旧小区缺少活动空间得尽快解决”“小区逢雨必涝,疏通下水道还不够,改造时得抬高路面”“小区部分路面道路坑洼不平,下雨天无法通行,多位老年人摔伤,小区路灯没有全覆盖。”
……
零距离听民声。这仅是9月15日调研组在泉山区奎山街道召开座谈会的一幕。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就整体而言,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社区群众、企业负责人和人大代表等,你一言我一语,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日常掌握情况,就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把脉问诊,破解难题。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建议。经综合汇总梳理后,调研组充分吸收到调研汇报中。
聚焦问题解民忧
枝叶关情您呼我应。
要以城市更新行动为统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启动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建“5、10、15分钟”三个社区生活圈;分类平衡,创新大片区统筹、跨小区项目组合、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改造模式;市、区合作,培育市场化规模改造主体。要完善支持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
围绕这一民生期盼,一条条建言蕴含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
10月20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签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调研报告分别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和提出建议。
办实事解民忧。金秋十月,迎着收获的喜悦,10月24日,调研报告分别被市委书记宋乐伟和市长王剑锋批示,宋书记批示,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结合2023年度城建工程项目安排提出具体意见。”王市长批示:“这份调研报告很有价值,市政府住建部门要认真研究,提出系统工作方案,作为本届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分年度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折射出市委、市政府推进民生改善的决心和毅力,彰显出对老旧小区改造背后的民生情怀和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和担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功能品质,着力推动老旧小区“颜值”和“内涵”双提升,“老居民”乐享“新生活”,是办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实事,让老百姓直观地、近距离地感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滋味。做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脚点,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中积极作为,切实把人民至上挂在心上、落在行动上。努力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有更大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说。
心中有诗意,脚下有正道。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老旧小区改造正在上演,正在续写,传递着欣喜和温暖,让“幸福来敲门”。一幅民生新图景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韵律的大美画卷在徐州在大地上正徐徐铺展……散落在徐州各处的人大代表之家,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发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讲述着“人大故事”。(作者:张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