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清远人大:始终把联系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重中之重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求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天然优势和依法履职尽责的根本要求。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随着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性得到增强,进一步激发了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成效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清远结出丰硕果实。

 

  强化阵地建设,搭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大舞台”

  今年3月中旬,清远市清城区胜利雅苑小区的业主走进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该小区附近一路段出现路面开裂,并有扩大下陷的迹象,给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凤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当即组织人大代表与街道建委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到故障路段进行实地走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督促妥善解决安全问题。在代表联络站的协调与推动下,5天后,该路段维修工程完工,经相关部门验收后恢复通行。

  大门常开,群众常来,问题马上办。这是清远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的缩影。从2018年开始,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大力开展代表联络站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陆续在全市建成代表联络站540余个,基本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全覆盖。

  今年6月,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对人大代表联络站硬件配套、站内信息公开、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特色工作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该方案的指引下,清远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拓展代表联络站的功能作用,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搭建舞台。清城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探索“总站+中心站+分站”模式,加强代表联络站的管理和工作协调,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英德市人大常委会选取试点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N联合调解工作室”,安排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共同在工作室值班,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多元解纷、诉讼服务等服务。

  佛冈县人大常委会依托总规划面积约25.9平方公里、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广佛产业园,将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企业解难破题的“服务站”,加快推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全市542个联络站开展了活动,6900多名代表参加了活动,走访接待群众12000多人次,收集建议意见1704条,转办群众意见建议1645条,已解决1193条,形成建议597条,活动成效显著。

 

  2022年7月18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汉球到阳山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新路径”

  “陆叔,厂里宿舍楼前面的危墙已经拆除了,这下您可以放心了!”近日,英德市人大代表林祖建来到英城街道南山水泥厂宿舍楼,为居民陆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南山水泥厂一带是划分给林祖建的履职“网格”,陆叔在他林祖建访时反映了墙壁出现倾斜和裂缝的情况,而此处是附近两个自然村100多人出行的必经之路。林祖建当即前往现场察看,并迅速拍照上传至代表履职微信群。很快,南山社区组织人员拆除了危墙,及时解除了安全隐患。

  为更好开展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该机制紧紧围绕清远市委关于以“网格化+信息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部署,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分级管理的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体系。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各地的人口规模、选区划分、资源配置等情况将片区细分,构建以乡镇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一级网格、片区联系站为二级网格、选区(村民小组)为三级网格的网格联系服务体系(部分地区以代表为中心再划分为四级网格)。各级代表联络站均组建了代表网格服务团队,组织代表自觉进站、进“网”、进“格”,发挥代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选民群众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实现群众意见在“格”中提、惠民实事在“格”中办。

  目前,各县(市、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普遍建立了网格化联系服务工作制度、群众意见分级处理制度、选民群众资料登记制度等,明确了每个月的代表接待选民日,要求代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学习交流、一次深入调研、一次专题视察等活动,确保代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2021年7月9日,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人大工委开展“晚间接待选民”活动。

 

  加强能力建设,激活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源动力”

  “陈屋村村道堆积着被雨水冲刷来的淤泥和杂草,群众要求整治人居环境。陈承增代表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清理。”……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51名人大代表每人都有一本履职档案。履职档案中的每一页,都记录着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大小事。

  近年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着眼于提高代表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行权能力,深入开展各类培训学习与代表活动,为代表“充电”增能。

  一方面,坚持为代表订阅寄送人大系统书刊,便于代表及时掌握人大工作动态;连续多年组织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培训班、人大代表培训班、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学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线上+线下”、专题辅导等方式组织代表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组织代表参加重点项目视察、专题调研、工作评议等,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主动了解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详细了解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相关情况,推动人大代表知责思为、知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

  英德市水边镇人大对代表履职活动进行了量化评定,并评选出“星级”人大代表。在该镇乌城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年度”星级”代表评选会上,对22名驻站镇人大代表进行了政治素养、推动工作成效、依法履职等4个方面15项考核指标的严格评选,最终评定出一、二、三星代表。

  “‘星级’评定让代表们认识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得好和干不好不一样。”水边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但要抓实“星级”代表的评选过程,还要用好评选结果,增强代表身份意识、发挥代表重要作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实效。

 

  丰富履职活动,架起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连心桥”

 

  人大代表“随手拍”:代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问题随后用手机进行拍照。

 

  “清新区太平镇域工业园附近路段大型运输车辆多,经常造成路面损坏,周边群众十分担忧出行安全。”清远市清新区人大代表黄灿强在接待群众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现场用手机“随手拍”,拍下车辆经过和路面损坏等情况的照片,传给太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太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负责人获悉相关情况后,召集镇相关部门人员及该路段周边的企业人员到现场察看,督促他们确定修复方案。在太平镇人大的跟踪督办之下,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损坏的路面完成修复。

  人大代表“随手拍”,是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创新推出的代表活动,旨在及时发现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建立拍摄、反映、办理、跟踪、办结等五个环节运行机制,并将代表报送的各类问题线索分为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线索、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和其他问题线索三种类型,由代表联络站根据问题性质,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分类反映,再由综治、检察等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分类办理。

  近年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拓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选准选精活动内容,提升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2018至2020年,清远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开展“南融北康代表行”活动,结合“清远北部地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两大行动,鼓励人大代表加强同人民群众和社会各届的联系,及时反映两个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

  2021年开始,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询问、工作评议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方案实施困难,提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助力清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2018年起,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每年7月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出了“三进两问一拍”创新做法,以领导干部带头进站、五级代表全员进站、县乡特色工作进站,问群众“急难愁盼”、问政府解决落实,广泛开展人大代表“随手拍”活动,有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忧难事。五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2万余人次,接待群众超4.2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近1.4万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000多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