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大:民声与民生相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管用
春风拂绿柳,万象始更新。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使命,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奋跃而上。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目光聚焦苏州,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机勃勃,热潮激荡;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暖意扑面,向上向好;全市上下,人大代表们担责尽力,点点星光,汇聚成炬。
践行“四敢”抓好基层调查
不负好春光,耕耘新希望。2023年新春伊始,苏州市召开“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会暨作风建设大会,激励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干出好势头、干出新业绩,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
2月底,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出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质效提升年”行动方案》,要求全市各级人大深入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人大使命担当,推动苏州人大工作走在前列,在全省人大工作格局中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形成多项在全国、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苏州人大工作经验。
今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苏州样板的实施意见》将出台,锚定“到2026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基本展现”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贡献苏州人大力量。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深入践行“四敢”要求,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结合起来,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要渠道,放上重要议事日程。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这个春天里,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将“以城乡融合推进高水平共同富裕的苏州实践”确定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同时,着重加强和县级市、区人大联动调研,支持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围绕“张家港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港城样板”等主题开展上下联动专题调研。
地处长江和沿海开放交汇处,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太仓港是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3月24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赴太仓港专题调研全市外贸进出口情况,调研组强调要多措并举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赴太仓港专题调研全市外贸进出口情况。(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善治之城,2月28日,苏州市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调研。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表示,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以全区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3月31日,苏州市虎丘区人大常委会前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和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展调研,在调研中,代表们表示,将进一步履行好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高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据了解,今年5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践行‘四敢’要求、扛起使命担当”主题调研月活动,营造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
社区里的民声与民生
千年姑苏城,风雅桃花坞。春回大地之时,走进姑苏区桃花坞人大代表之家,民意在这里涌动。
“垃圾房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回收垃圾,但是现在部分点位工作本末倒置,工作人员热衷收硬纸板。”
“目前垃圾房开放时间短,实际开放时间与部分居民投放时间冲突,导致居民将垃圾随意扔在路面上,能不能更进一步优化投放时间?”
“垃圾分类房建成已有些时日,部分点位的基础功能损坏未能及时维修,希望可以对垃圾分类房定期做好功能维护。”
……
代表们边听边记,认真倾听居民反映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完善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这是今年以来,姑苏区人大代表们参加“今天我在岗——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活动(以下简称周周行活动)中的一幕。
为不断健全人大工作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近年来,姑苏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周周行活动,组织代表走进基层,深入社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人大代表和群众坐在一起,共话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一件件“民生微实事”正在撬动“百姓大民生”。
开门有景、推窗见绿,一步一景、一园一特色。随着幸福树街角、静谧花园等一批“口袋公园”不断“上新”,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正成为张家港市民生活中的靓丽风景。“口袋公园”是张家港市2022年民生实事票决项目之一。
近年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机制已在张家港市镇两级全面推广,并逐步规范完善。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从项目征集、票决到监督、评估,各个环节都形成工作闭环。政府决策与民众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粉刷一新的外墙、整修扮靓的公共车库、古色古香的屋檐……姑苏区平江街道上的老旧小区仿佛开了美颜滤镜,成为“微旅游”游客的“打卡点”。而自带小板凳的居民定期围在一起更是成为当地独有的一道“风景”。
温暖的阳光洒落在院子里,大家就地而坐,议事情、提意见、话家常,看似平常的邻里聚会,却是社区听民意、解民情的“板凳议事会”。建筑物的外立面、屋檐、空调外罩甚至公共花坛、晾晒区域等怎么改,居民们一起商量着办。
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正在征集社区居民的想法。(姑苏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在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被称为社区里的“活字典”。有话找代表说,有问题找代表反馈,多年来,张英缨通过板凳议事会、周周行活动、代表联系箱等多个渠道汇集大家的想法和诉求。
老宅保护修缮项目做到了老宅居民幸福搬迁;改厕工程啃掉“硬骨头”助古城老人喜圆儿时梦;背街小巷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让古城天空又见清朗……带着民声民意,张英缨把一个个居民诉求转化为一条条代表建议,推动一项项暖心工程在姑苏古城落地开花。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见微知著,从姑苏庭院里看到的苏州民主故事,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团结奋斗共绘现代化美好蓝图;是各级人大代表们履职尽责,展现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为代表履职插上智慧翅膀
“今后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了”,吴门桥街道人大工委联络员向社区居民介绍着人大代表之家中新添加的二维码。
为了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姑苏区人大常委会推出了“代表进网格民意码上通”,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开通了“民意直通车”板块,群众通过显示屏手写板可选择辖区任一街道的区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姑苏区人大常委会还设计了姑苏人大民情民意二维码,在社区工作站或群众办事较为集中的地方,群众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全天候向代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掌握办理进度,真正实现了“民意码上通”。
“我看到竹辉路到十全街部分路段的隔离设施被撞断,有安全隐患,就扫了民情民意二维码,向我们选区的人大代表徐立勇反映了情况,很快护栏就修复完毕了。”家住平江街道的张先生为问题的高效解决竖起了大拇指。
一张张二维码照片,让代表履职延伸到基层末梢。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登记工作,强化代表履职意识,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创建并落实代表履职管理“互联网+积分制”,探索“清单制履职、账单制管理、回单制评价”模式与“智慧人大”小程序深度融合,为代表履职精准画像。
如今,走进人大代表之家,大厅中的电子屏幕可以直观再现人大代表的基本情况、履职信息以及履职积分。
姑苏区人大常委会搭建的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平台。摄影/施林
“我选出来的代表提了什么建议,反映了什么民情民意、参加了什么代表活动,履职积分和排名都看得清清楚楚,很方便很直观。”居民王阿姨表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积极践行“四敢”精神、助推民声转为民生、推动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不仅深入到城市肌理中,更落实到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
征程再启,未来可期。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更好地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县级市、区全覆盖。”(《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