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始于“联系” 终于“连心”——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扫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引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创新举措,着力做好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文章,先后出台《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开展“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的实施方案》和《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局长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实施意见》,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促使人大制度优势适时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治理效能。


一个“方案”让代表“现身”

从制度供给看“优势”

今年4月24日,云龙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主任会议通过《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开展“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活动以人大代表“亮明身份”为抓手,公示“民有所呼”二维码,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云龙深入实践。

“代表亮身份”,“亮”什么?怎么“亮”?该《实施方案》作出以下规定:

选区单位“集中亮”。在选区或选举单位公开人大代表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既方便人民群众随时找到人大代表,又能使人大代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联系群众“挂牌亮”。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走访接待选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开展视察检查、调研监督等工作时,代表应佩戴视察证、挂牌上岗。

线上线下“主动亮”。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相结合的方式亮出代表信息。人大代表信息亮在工作场所、选举单位、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

履职承诺“敢于亮”。因地制宜亮出人大代表在宣讲法律法规和上级决策部署、征集和传递民情民意等方面的主要职责与任期履职承诺。

该《实施方案》规定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方面,《实施方案》规定,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过程中,要聚焦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广泛深入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认真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助推解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形式方面,《实施方案》规定,要进一步拓展意见收集渠道,以联络站为单位在社区、小区公告栏公示“民有所呼”二维码,进一步丰富选民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的途径。人大代表既要充分利用亮出身份的场所,热情接待好每位上门反映情况的群众,还要善于用好“民有所呼”二维码,在线上密切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

处理反馈好收集来的民情民意,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后半篇文章”。在此方面,云龙区人大常委会有着周密的制度规范,力求做好“后半篇文章”。

建立民情民意收集研判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各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联络站要对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和各联络站“民有所呼”二维码中收集的民情民意,及时梳理汇总、定期分析研判、快速作出回应。

完善“民呼我应”意见落实机制。《实施方案》规定,“民呼我应”意见建议办理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按照“群众扫码——线上收集——分类梳理——办理回复——反馈公示”等步骤进行,实行闭环管理。对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通过人大代表反映给社区及时予以解决;对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外的问题,由人大代表联络站梳理汇总上报街道人大工委,街道办事处尽快处理,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代表,反馈群众;对属于街道职责范围外的问题,由街道人大工委梳理后报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进行登记,及时交相关部门办理。对于全区各街道人大工委上报的共性问题,形成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交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办理。

健全办理工作定期评估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各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联络站要坚持实效导向,跟踪问效群众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适时听取群众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定期组织满意度测评,有力促进各承办单位快速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意见建议办理质效。

完善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精心组织代表培训,不断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要依托云龙人大网络平台,及时上传最新政策规定、常用法律法规,帮助代表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深化代表履职管理制度,将人大代表“亮身份”情况纳入代表履职积分、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是否连任的重要依据……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亮身份”活动取得稳定成效。


“联系”进行时


云龙区人大代表曹景岗走进居民集中听取民声。


云龙区人大代表在铁工社区议事长廊集中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走进公园听民声解民难。


从实事落实看“效能”

制度优势只有转化为治理效能,才可见其生命力。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实施方案》,已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中落地见效。

2022年6月,云龙区人大代表、兴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吴玲积极参加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大郭庄街道工委开展的“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她在走访居民征求意见建议时,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并上楼已经成为影响小区安全、困扰社区管理的顽疾。为此,吴玲邀请街道相关科室人员一起,深入多个小区调研,解剖问题根源,会商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了“关于小区内非机动车在单元楼层内停放堵疏结合”的建议。

在广泛调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大郭庄街道工委按照“广开渠道集议题、筛选审核定议题、调查研究拟方案、协商议事作表决、公示监督促落实、协商成效有评价”六步议事法,召集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及物业公司等有关人员召开民主协商会,共同研究破解电动车上楼难题的对策。

很快,一个被称之为“梯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据介绍,该技术可以实现“电动车进入,电梯不运行”,彻底破解因电动车上楼引发的一系列治理难题,从而在源头上消除电动车上楼的安全隐患。

通过睦邻月谈“百姓谈事、集中议事、集体定事、分头行事”制度,吴玲再次召集议政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及物业公司等相关人员就“加装充电桩”开展民主协商议事会,因地制宜在电动车使用率高的居民楼下建设充电桩,并根据周边使用人群的数量来设定充电桩的数量。目前,兴云社区已在金色雅筑和润金城一期安装智能充电桩41个、设置大小不同的充电端口332个,能够同时满足两轮和三轮电动车充电需求。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黄山街道工委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聚焦选民接待“小切口”,拓展履职尽责“大舞台”。

与以往每月10日在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接待选民不同,云龙区人大常委会黄山街道工委号召人大代表“主动出击”,走进小区、公园、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举办“人大代表进社区,听取民声办实事”系列选民接待活动,将选民接待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多渠道收集真实社情、鲜活民意,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黄山街道工委创新性开展“双融合”式接待模式,将接待选民活动融入社区志愿服务。在绿地世纪城北区专场接待活动中,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青马工程师生,现场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开展健康咨询和科普,并就特殊情况下如何进行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进行现场演示,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同步开展选民接待活动,居民在享受志愿服务后就小区治理、社会治安等向人大代表提意见、谈想法、出主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云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夏春辉表示,人大代表亮身份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拓宽了基层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突破了代表履职的时空限制,推动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提升了代表履职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一个“意见”让局长进“家”


从制度供给看“优势”

为加强对人大任命干部的工作监督,密切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助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推动云龙区高质量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云龙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局长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局长进“家”如何“进”?该《实施意见》规定,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定期走进人大代表之家,与人大代表和群众面对面通报当年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对人大代表和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建议作出说明。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人大代表之家,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区人大相关委室参与。

局长进“家”要“答题”。该《实施意见》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区委年度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民生实事、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方面,确定进站主题。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紧扣主题进行“把脉问诊”,由人大代表和群众围绕主题进行提问,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作答。

局长进“家”,不仅要“答题”,更要“解题”。该《实施意见》规定,对人大代表和群众提出的属于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区政府工作部门要纳入工作范畴,及时予以解决;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相应计划。区政府工作部门对问题解决情况,要在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反馈至人大代表和群众,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对于属于工作职责范围外的问题,由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梳理后集中报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联系”进行时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局长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


群众通过扫描“民有所呼”二维码向代表反映问题。


从实事落实看“效能”

为让《实施意见》真正落地见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成效,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在黄山、骆驼山、翠屏山、汉风四个街道开展“局长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带领对口联系部门负责人走进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与人大代表、选民群众面对面座谈,零距离交流,切实深化代表与选民、政府部门与代表的“两个联系”工作,真正走实联系服务代表选民“最后一公里”。

“因辖区内开明市场经营需要,店子社区周边在用冷库较多,安全监管存在一定困难。如何协调督促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请区应急局给予业务指导”。在黄山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区人大代表陈川首先把问题摆到桌面上。

“根据您反映的情况,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察看,并对开明市场周边用电情况进行一次摸排,研究制定方案。”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立即给予回应。

现场一经激活,代表和群众的问题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请问东店子安置房什么时候能够交付,剩余的过渡安置费何时到位?”“目前社区工作量非常大,社工工资却很低,社工工资结构能否进一步优化?”“黄山垅拆迁安置房是否可以置换?”“店子社区因房屋拆迁安置,群众的法律需求增加,能否增加送法进社区的次数?”……

问题抛出后,在座的区司法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信访局、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认真记录,直面代表、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一研判并当场答复。对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给出明确办理期限,抓紧予以解决;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表示会加强研判,制定相应推进计划。

5月8日,在翠屏山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区教育局、人社局、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科技局、文化体育旅游局的六位局长,针对人大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把脉问诊”,现场答复了“辖区缺少科技型园区或科创载体”“社区文化阵地打造”等10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共同向区教育局局长陈红艳反映了拆迁过渡期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并希望尽快帮助解决。

原来,翠屏山街道的乔家湖、土山寺、长山三个社区整体拆迁,原幼儿园迁址到和平一号幼儿园。三个社区居民租住在附近,但和平一号幼儿园目前只接纳学区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红艳首先介绍了翠屏山片区随着公办安置幼儿园的建设,预计将新增1800个学位,并保证拆迁过渡期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问题一定尽快解决。此次活动后,陈红艳积极与紫荆园幼儿园展开沟通协调,使得拆迁安置居民可以凭借租房协议就近入园,在6月初的幼儿园报名工作中,保障了三个社区共计36名儿童顺利报名入园。

“通过开展‘局长进家’活动,我们进一步密切了政府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代表、群众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点对点交流中,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也能有效加快问题解决进度。政府‘请进来’,阵地‘活起来’,问题‘降下来’,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夏春辉表示。(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艳龙 通讯员  沈成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