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探索实践 回答新时代人大工作“四问”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与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必须切实回答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的“政治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履行好宪法赋予的神圣职权。

守“党的领导”之正,登“政治站位”之高,切实回答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的“政治之问”。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要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真理力量最具穿透力,理论磁场最有吸引力,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人大工作的“纲”与“魂”。作为人大工作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作口袋书、枕边书、案头卷,学出立场、学出观点、学出方法,学出清醒、学出明白、学出能力。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人大工作,靠新思想定向领航,向新思想寻策问道,从新思想中寻找解决人大问题的钥匙、凝练人大工作的抓手、获取人大工作的灵感。要擎起党的全面领导“新高度”。“党的全面领导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它体现在每一部法律中,每一次监督活动中,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因此,全体人大工作者要把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作为思想信条、政治准则、纪律规矩和行动自觉,体现到监督、决定、任免等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做到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汇报的必须汇报,该负责的必须负责,该担当的坚决担当。

守“岗位职责”之正,登“站位一线”之高,切实回答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之问”。放眼今天,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关口,置身于这样一个大发展时代,让家乡的色彩更加鲜明、家乡的味道更加醇厚、家乡的温度更加舒适,是全体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作为人大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破除二线思想,树立一线意识,破除务虚思想,树立实干意识,真正在家乡知家乡、在家乡言家乡、在家乡爱家乡、在家乡建家乡。要坚持在大局中定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县之要事”,登高望远,坚持一线站位、勇担一线使命、展现一线作为,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突出改革创新、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重点,大胆运用专题询问、测评评议等监督方式,不断拓宽监督的广度、深度,最大限度释放监督能量。要坚持在大局中担当。人大工作不是“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道”。要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下好监督“合子棋”,既要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更要围绕“烧不开水”的原因,找准背后的“症结”,在“督帮一线”上做文章,既当人大工作的专家,又当助推发展的行家,找问题深挖不止、提建议一针见血、促整改一督到底。

守“人民立场”之正,登“初心使命”之高,切实回答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之问”。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代表,要为群众说话,替群众办事,让代表工作紧贴民心,更近民意。因此,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就是人大履职的重点。要为民履职不懈怠。人大工作者要少坐办公室,多走小街巷,按时进“家”入“站”(室),多加群众好友,到基层打捞最鲜活的民意,听“沾满泥土”的民声,真正把群众的心声与智慧收集上来,使人大各项决议决定、意见建议,更加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当前,要紧扣百姓更加关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公用工程、民生实事落实等难点民生问题,打好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组合拳”,“直面问题”“跟踪追击”,切实做到“不达目的不放手、不见成效不罢休”,以躬身履职让百姓的呼声件件有呼应,让百姓的需求样样有着落,真正让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身份见精神、见初心。要为民纾困有作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就是为群众服务,就是积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始终为群众的利益思与谋,为群众的期待鼓与呼,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多做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春风化雨、温暖人心的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把百姓的“愿望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守“履职行权”之正,登“守正创新”之高,切实回答好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之问”。人大不改革,工作没起色;人大不创新,说话没人听;要想提质增效,必须创新创造。创新才有精气神,创新才有灵和魂。人大代表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新时代人大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根本动力,要守正道而谋创新。要培养习惯抓创新。创新是新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主旋律。今天的基层人大工作更具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既需规范完善,也需敢于打破坛坛罐罐,常做常新。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履职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以进取为目的,寓破于立、破立并举,时时事事处处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让创新成为人大工作的常规业务、成为机关干部的能力素养、成为人大的优良传统,让全体人大人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在各自行业领域养成改革创新的“好习惯”,通过不懈努力,真正让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要突出重点抓创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基层人大工作更为接地气,在火热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创新充满烟火气的履职形式,更有肥沃土壤。因此,要更加突出法律监督、有为代表、活力机关、“家站室”建设等工作,紧紧围绕新时代人大履职新规范、新平台、新方法,加大监督的力度、深度、厚度,推出更具时代性、实践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打造更多具有本地区域品牌的监督新模式。

有力作答“四问”才会有地位,才能树权威。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完善。只有这样,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