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温州:法治铺路暖营商 人大问效解企忧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是切实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涌现出一批卓有特色、成效明显的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推出“监督工作巡礼”栏目,集中展示我省各级人大围绕“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创造性开展监督的生动实践。

2025年6月27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楼多功能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一场聚焦《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行情况的专题询问会在此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化身营商环境“体验官”,围绕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向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接连发问。“一问一答”间,彰显的是人大监督的刚性,凝聚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传递的是温州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精准把脉

锚定监督靶心

《条例》实施以来,如何确保其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

市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构建起“1个总体方案+4阶段推进计划+N项配套机制”的工作体系。由常委会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专项执法检查组,联动市县两级人大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自4月起,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通过实地走访、政企恳谈、深度访谈等方式,面对面倾听市场主体、人大代表、行业协会的心声。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意见征集模式,依托全市189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应用”等数字化平台,向549名市人大代表发送电子征询函,广泛收集意见建议200余个。发改、经信等超30个涉企部门也逐条对照《条例》开展“自我体检”。

经过深查细研,要素有效供给、政策执行效率、涉企检查效能、市场开放水平等营商环境关键环节中,企业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和法规执行中的薄弱环节被精准锁定,为专题询问精准“制导”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题询问

问出责任担当

专题询问会现场,问询方抛出一个个直指要害的提问。“如何深化机制,进一步实施好‘综合查一次’?”“面对国有物业租金调整滞后、空置率高,如何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与市场接轨?”……

8家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坦诚作答,既分析原因,更亮出实打实的改进思路和具体举措。问答之间,问出了人大监督的深度与力度,答出了政府部门的责任与担当。

“询问指出的问题和意见我们‘照单全收’,将立即组织研究、深挖根源、做好整改,举一反三完善机制,确保整改到位、取得实效,持续擦亮‘温暖营商’金字招牌。”询问会后,温州市副市长崔波代表市政府郑重表态。


闭环督办

力促整改落地

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写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迅速梳理执法检查与询问核心问题,形成“问题+责任+时限”清单,直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实现清单交办、责任到人;紧盯整改不放,广泛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代表主题活动等,适时开展“回头看”,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建设好温州市良好营商环境。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条例》的贯彻实施,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推动解决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以法治的‘阳光雨露’滋养温州经济沃土,为温州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