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民声”入耳 “民生”落地 浙江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设立“车药芯化航”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合力;嘉兴市嘉善县通过“民情茶室”监督古镇保护条例实施,持续擦亮古镇“金名片”;湖州市德清县人大代表“亮身份”办实事,以民宿经济激活生态价值,交出一份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浙江基层人大用生动实践表明,民主的根系深扎基层土壤,从产业政策支持到邻里共商,再到护航人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正通过一个个基层单元,将民主理念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民生实效,让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民主全链贯通

青年议事多维赋能

“今年杭州‘六小龙’成功出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钱塘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一场圆桌会正在火热进行。钱塘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周玉坤道出全区17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共同关切。

钱塘区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平台负责人现场回应,与代表共同商讨解题思路——这是该站成立两年来,驻站13名人大代表的履职日常。

2023年“中国医药港”在钱塘启动建设,今年5月浙江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在此揭牌,一系列主导产业发展背后,都有人大代表推动政企对话的身影。

钱塘人大立足辖区产业特点,通过“嵌入式”建站、“融合式”运行、“专业式”赋能,在“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分别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组建专业小组、产业指导员队伍、产业观察员队伍和大学生助手队伍等,以常态化学习、专题化调研、联动化监督、靶向化解题为基本运行,落实建议专报“直通车”、问题整改销账等机制,让代表能够“在产业一线收集诉求,在平台前线参与破题”。

在30公里外的萧山区蜀山知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大有请·青年话民主”活动正在举行。

“和传统座谈会不同,今天的活动互动性强,还能面对面获得人社局和人才办的直接答复,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萧山对技能人才的重视。”“00后”美容师鲁家琦的感慨引发全场共鸣。作为全国技术能手、杭州市C类高层次人才,她的成长经历正是萧山区37.25万名技能人才的缩影。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大有请·青年话民主”活动现场。 蔡少鸣 摄


由萧山人大打造的“人大有请”民主实践品牌,其核心是“打开人大的大门,把群众请进来”,精心设计“来体验”“来协商”“来监督”等板块,放平门槛沉浸式参与,让群众有知情途径、有表达舞台、有参与互动、有监督回音,真正畅通民主的“最后一公里”。

以产业链为纽带聚合民意,用开放履职回应青年关切,从反映诉求到获得回应,从建言建议到闭环落地,杭州人大始终锚定“民”的属性,突出人大的主导作用,实现基层民主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邻里共商民意直达

立法激活古镇共治

走进嘉善县惠民街道,“情暖万嘉”人大代表联络点格外热闹。这个1.3万人口的社区里,70%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居民,曾因文化差异“各管各家”,如今通过民主议事,成为共建共享的“一家人”。

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暖民心,该联络点推行的“五民工作法”,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嘉善县人大代表、嘉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姜雯雯深有感触:“王叔是上海退休民警,定居嘉湖社区后经常到联络点与我讨论小区治理问题,还带来上海大都市社区治理经验。”

2024年以来,代表和议事员联系走访居民3900余人次,收集建议300余条,把“麦克风”交给居民,让社区治理真正体现民主参与。

民主实践不仅激活了社区治理,更深度参与立法监督。2023年10月1日起,浙江首部针对古镇保护的法规《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施行。在立法过程中,嘉善县西塘镇朝南埭社区的“民情茶室”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杯暖心茶”持续推动民意收集和问题解决。

嘉兴人大深入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深化年”活动,创新构建“百姓说事、代表听事、民主议事、协同办事、问效督事”的民主协商工作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生根开花”。

桐乡人大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打造“‘桐’代表说”特色品牌,并在全市各镇街全面铺开。走进洲泉镇马鸣村民情茶馆,群众在留言墙上反映“苏台高速周边道路破损存在安全隐患”,镇人大迅速回复:“已纳入2025年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将同步实施道路硬化和路灯安装。”

这是洲泉镇人大建立健全“民声360”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全镇已形成“1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5大片区联络室+20个村社联络点+N个延伸联络点”的立体式格局,并因地制宜设立“民情茶室”“树下议事厅”等特色议事场所,每月围绕不同主题召开议事会,零距离倾听民意,问题解决率达100%。


行业站点精准问需

新业权益民主护航

“过去这里是石材市场,噪声、粉尘污染影响着居民生活,通过代表们的努力转型为快递园区,不仅改善了周边环境,还为快递小哥打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歇脚点’。”

走进浙江首个镇级快递园区——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快递小哥之家”人大联络点,桌上一本接待簿详细记录了每月15日人大代表驻点接待的情况。

在一次驻点接待中,快递小哥普遍反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困难重重,代表迅速联动教育部门及工会,最终促成快递园区与双林镇中心幼儿园镇西分园签订《工会会员子女入学备忘录》,切实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精准了解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将代表联络站点嵌入产业系统,这样的民主实践正在湖州全域铺开。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民宿产业已成为“两山”转化的典范,全镇现有民宿8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在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一个新兴职业的困境引起了代表关注。民宿管家作为民宿经营中的重要一环,却长期面临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德清县人大代表、民宿业主陈燕芬经深入调研,联合其他代表提交议案,“民宿管家”最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列入新职业名录。这一突破不仅让从业者可“持证上岗”,更推动了民宿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为更好地倾听民意,人大代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自己主理的民宿门口张贴了“人大代表‘亮身份’”和“有事扫码找代表”标识。

“游客有时会向我们反映预订的民宿照片与实景不符的问题。”湖州市人大代表、“宿”在莫干联盟总站站长沈蒋荣说,“现在通过扫码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镇人大和村里,代表协调解决的效率大大提高。”

人大代表“亮身份”公示牌不仅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当前,湖州人大依托“联群网”构建民意收集、整合、反映、运用的全链条机制,推动了“群众盼的”与“政府干的”精准对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生动的基层实践样本。(作者:王 春 范加龙 陈一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