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要求 探索新模式 让人大监督“掷地有声”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决定。新修改的监督法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紧贴人大监督实际,为做好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指引了方向、注入了力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要求,将人大监督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用好监督职权,创新监督模式,提升监督实效,让人大监督“掷地有声”。
坚持学深悟透
广泛凝聚监督共识
组织系统学习。为充分掌握、深刻理解新修改的监督法的内容要求,武进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学习和部署,将相关内容列入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通过常委会领导带头学、组成人员专题学、机关干部常态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广泛凝聚监督共识。依托“云上人大代表讲堂”,聚焦年度监督重点工作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授课。
制定一套机制。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人大监督“监”到点子上、“督”在关键处,武进区人大常委会以“3+N”为路径,先后出台《建立人大监督“六个三”工作机制 推动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意见》《构建人大监督闭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制度载体作用 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的意见》三份重要文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具体地融入人大监督中。在加强经济监督、建设监督平台等方面,先后出台多项决议决定,在增强监督力量、丰富监督实践、提高监督质效上迈出坚定步伐。
公布监督计划。公开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将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监督之下的重要保障。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在年初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后,通过“武进云上人大”、武进人大微信公众号、武进人大网站,将年度监督计划向全社会公开公布,明确监督内容、责任委室、开展时间、监督形式,适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专题询问等专题活动。
注重协同贯通
不断深化监督效果
区、镇人大联动。为深入推动法律法规在全区贯彻实施落地,树立区、镇“一盘棋”思想,区、镇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聚焦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薄弱点、关键点、堵点痛点联动组织调研检查活动,累计联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5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开展现场调研、座谈会议20余次,更好地发挥了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
人大与审计协同。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发力、信息互通,主动加强与审计部门的沟通,将人大监督计划与审计项目计划进行精准对接,确保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政府重要投资项目等重大事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人大监督内容。建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常委会会议听取“同级审”情况报告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出台审议意见,要求审计部门跟踪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调研,推动人大审议意见落实到位。
紧紧依靠代表
切实增强监督力量
主题活动让监督“活”起来。人大监督力量在代表、源泉在代表。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充分调动代表扎根基层、来自群众的天然优势,开展贯穿整届的“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代表聚焦产业转型、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重要工作开展监督活动,代表参与3000余人次,提出建议意见2800余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事项190余项。
专业代表小组让监督“专”起来。组建区、镇两级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文商旅6类87个专业代表小组,专业代表小组深入基层,广泛参与到养犬管理、民生实事工程、开发区经济等监督活动中,提出专业意见建议600余条,形成专项调研报告120余份,解决问题100余个。
强化科技赋能
实践创新监督模式
规范运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紧盯政府“钱袋子”,充分运用大数据建设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系统将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织牢经济监督“一张网”,能够密切关注重大项目资金、民生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果,预警提示预算数据的异常波动,提高了人大审查监督的科学性、精准性,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
高效运行江苏“数字人大”工作系统。认真落实上级人大关于“数字人大”建设的要求,全力推动区、镇两级江苏“数字人大”工作系统纵向贯通、自建融入和应用推广。在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接入“武进云上人大”小程序、OA办公系统、民生实事监督系统3个自建系统,开通用户账号1585个,覆盖全区人大系统、五级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实现“人大服务一扇门、联动履职一张网、数据资源一盘棋、联系群众一座桥、网络安全一道岗”。
深化运行“武进云上人大”。“武进云上人大”历经4次升级,集“最新新闻、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人大代表、立法联系、代表讲堂、基本概况”六大功能于一体,全区15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实现掌上履职、在线监督,与线下履职监督活动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更为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