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成绩单 盘点发展含金量——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解读(中)
【关键词】 降成本
“在全国率先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工业用电价格大幅下降”“电力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3月初,继重庆市、广东省后,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出台。贵州认识到,破产业发展难题,增产业发展动能,“降成本”是最大突破口。
如何降成本?“牛鼻子”无疑是降电价。于是,2016年3月9日,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经国家批复,贵州省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方案从2016年3月15日开始执行。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多股东的有限公司制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用户扩大到1000千伏安及以上所有工业用户,覆盖全省大工业电量的90%以上。
把“降电价”作为“牛鼻子”,全省通过降低用电、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五大成本,为企业减负700多亿元。
【关键词】 钻石矿
“切实加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实施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
发展大数据产业,属于“市场有什么需求,就做什么”。
一年来,贵州把建设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作为发展大数据的“登云梯”,政府开放数据,打造创新试验平台,成为了有数据、有基础、有市场的大数据“试验田”:企业愿意进来、资本愿意来投、商业模式愿意来试。
同时,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兴产业带动下,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一批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一批新主体新平台快速成长,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旅游井喷
“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旅游资源5.16万处,72个县勘探出温泉”
发展大旅游产业,属于“有什么优势,就做什么”。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这“两个宝贝”,是贵州最有吸引力的资源。随着交通“天亮”来往便利,2016年,贵州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1%和43%。
数据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共谋旅游发展之计,创建“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品牌,擦亮山地旅游世界名片,推进“快旅慢游”体系建设,全域旅游格局崭露头角,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形象彰显。
此外,2016年仅乡村旅游发展和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就带动24.2万贫困人口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讲,贵州旅游“井喷式”增长,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利器。
【关键词】 质量
“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颁发首届‘省长质量奖’”
为什么重视“质量”?不妨将其置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中思考。
近几年国人赴日“狂购”马桶盖,折射出消费者对国货质量的不信任。老干妈风靡全球,15年间产值增长了74倍,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
两个场景,恰好说明,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非就是提升质量品牌,统筹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最终达到有效供给、优质供给、高端供给。
2016年6月,为加快培育、提升、壮大我省质量品牌,构建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贵州特色产品供给体系,“贵州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正式实施。
2016年12月初,我省召开了品牌建设大会并颁发了首届“省长质量奖”,明确指出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省品牌企业达到4231家,品牌总量不断增多,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效益不断凸显,品牌集群发展逐渐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月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质量”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由此,我们相信,未来更多的贵州品牌像“茅台”、老干妈那样风行天下。
【关键词】 责任链
“压紧压实‘五主五包’责任链任务链”“编制精准扶贫作战图”“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搬迁扶贫第一炮,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设立3000亿元的全国首支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
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是贵州要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过去的坎。全省各地明确目标、规定时限,编制“作战图”,签订“军令状”,压紧压实“五主”、“五包”责任链任务链,即抓好“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关键环节,责任落实到人,由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
一年来,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6个贫困县和60个贫困乡镇“摘帽”,1500个贫困村退出。
一年来,贵州探索了精准识别“四看法”和农村“三变”改革,设立了3000亿元的全国首支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成立了全国首个“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易地搬迁扶贫,贵州更加注重因户施策识别搬迁对象,因地制宜选择安置地点,因人而异解决生计问题,因势利导用好搬迁资金,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贵州经济发展逐月逐季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成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一张张沉甸甸的成绩单,换来了一位位代表委员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兴奋:“难怪国外友人评价,贵州自然生态好——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省外来客评价,贵州政治生态好——上下齐心,政通人和。贵州老百姓评价,日子过得巴实——医食无忧、应有就有。”
“高大上”的新成就,“接地气”的新变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格外引人注目。近日,在省政府研究室起草组成员的指导下,记者深读报告,从字里行间找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