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向前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
百尺竿头更向前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过去的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理念,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努力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推动新时代代表工作朝气勃发、百尺竿头更向前。
一、坚持与列席代表座谈:求实创新的典范
2019年10月23日,栗战书委员长与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摄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代表联系、主动接受代表监督、听取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意见建议而建立的新机制。常委会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中,推动形成新时代人大工作良好风尚,成为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求实创新的典范。
人大工作接地气,才能更加有活力。全国人大代表人才荟萃,各有所长,又在工作生活中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如何第一时间听到“百姓代言人”的所思所想?自2018年8月以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机制,及时听取代表对人大工作、民主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019年,栗战书委员长共召开6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王晨副委员长主持座谈会,杨振武秘书长出席,290名代表参加座谈。这些代表大多数来自基层一线,他们结合履职实际,说感受、谈体会、提意见。听到这些“原生态”的声音,栗战书不时插话,或对代表意见“马上就办”,或同代表就某方面工作深入交流。
例如,与列席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针对全国人大代表黎霞提出的“全国人大等相关单位在通知代表本人参加履职活动的同时,最好能够把通知发给代表所在单位”的建议,栗战书“现场办公”,明确要求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两个月后,当官启军等代表接到参加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的通知时惊喜地发现,全国人大同时将通知抄送给了代表所在单位。通知还对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单位支持代表履职等作了说明和要求。“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有了我们所在单位的支持,我们为民履职尽责就特别有动力、特别有积极性。”官启军说。
据了解,在6次座谈会中,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277条,已全部交承办单位办理。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努力提高办理实效,并逐一向提出意见建议的代表通报办理情况。
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基本实现“全见面”“全覆盖”
切实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保持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关键。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前,栗战书委员长邀请阎建国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座谈会,征求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的意见建议;大会期间与代表座谈交流,两次参加江西代表团全团会议,听取周萌、李洪亮代表的发言并进行交流。
2019年,王晨副委员长专程前往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看望申纪兰代表,赴北京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畅通代表联系选民渠道的创新举措。
……
目前,已有159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440位全国人大代表建立密切联系,不仅通过电话、微信、信函等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还通过实地走访察看,邀请代表到办公室谈心谈话,与代表一同参加执法检查、调研等方式,征求代表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一年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基本实现“全见面”“全覆盖”。
此外,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也纷纷探索建立起联系相关领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代表的工作机制。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通过的《关于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保障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
三、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不断在拓展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栗战书委员长指出,“常委会的工作,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工作”。
“担任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培训和视察调研等活动。”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瑞燕切实感受到,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代表们深入参与到了常委会各项工作中。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为代表们参与常委会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对外交往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将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提前印发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并征求意见;将常委会会议审议的重要法律草案,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等,通过书面形式,向相关领域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
数据显示,2019年,有322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了常委会会议;有67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项目确定、起草研究、立法调研、通过前评估等各环节;有74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受邀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活动;有17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以及外事出访、接待活动。
邀请代表广泛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是聚民意、集民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紧紧依靠代表做好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必由之路。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必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各项工作增添活力。
四、议案建议办理: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基本的、最主要的方式。栗战书委员长强调,代表的意见建议是在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呼声。要认真研究、积极回应代表关切,努力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内容和办理高质量。
2019年,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491件议案和8160件建议均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从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1.28%。
在议案办理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等9个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各部门尊重代表主体地位,认真办理代表议案,不断改进办理工作,增强办理实效。同时,加强与代表联系沟通,加强与有关机关协作配合,就代表议案提出的问题深入调研,提出相应建议,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完善法律制度。
在建议办理方面,8160件代表建议统一交由193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首次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名义,向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建议的代表及原选举单位逐一通报代表建议的交办情况。同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2项重点督办建议,涉及276件代表建议,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家单位牵头办理,全国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
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答复后,得到了很多代表的点赞。在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看来,各承办单位对人大代表建议非常重视,“我提的议案建议全部得到及时答复,对于一些建议中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充分说明原因,令我十分感动和满意。”可以说,这是用实际行动落实了栗战书委员长对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
五、代表学习培训:从“全覆盖”走向“精准化”
学习培训,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提高代表工作整体实效的重要途径,是人大常委会做好新时代代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
栗战书委员长多次指出,要“总结培训经验,从研究培训效果着手,改进人大培训工作,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应用型知识、人大基础知识的培训,引导代表行使好权利。分领域搞好专题培训”。
从“全覆盖”走向“精准化”,是贯穿2019年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鲜明特征。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集中学习1900多人次,在基本实现本届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代表履职实际需求,重点组织代表分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推动代表培训转入“精准化”的新阶段。
专题学习,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和代表需求。全年举办的7期代表学习班中,除了1期代表履职学习班、民族委员会举办的1期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其余5期都是专题学习班,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预算审查监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细分领域。这些专题培训,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回应了代表对民生领域的高度关切,帮助代表善于从大局和全局上思考问题提出建议,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代表培训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不断创新。课程安排听取代表和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意见,使其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学习培训中,组织代表论坛,加强互动交流,围绕学习专题组织现场教学⋯⋯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实效不断提高,赢得代表们一致称赞。
方兰是来自陕西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参加了“预算审查监督”专题学习班。她对记者说:“主讲老师都长期在专业实践部门从事领导工作,他们的授课不仅聚焦预算管理、工作报告这些专业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将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倾囊传授,现场直接解答代表的履职困惑和实际问题,教会代表们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练就‘火眼金睛’。”
代表们表示,通过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今后一定会把根深扎于群众中,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号准群众脉搏,汲取群众智慧,多提接地气、惠民生、有实效的议案建议,为共建美好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全覆盖”走向“精准化”,是适应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也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将推动人大培训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六、完善代表工作制度机制:促进人大制度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代表工作及其制度不断探索完善,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整体实效,促进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持续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转化为更大的治理效能。
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更需要顶层设计保驾护航。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着重加强代表工作制度建设,推动代表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为人大工作、人大制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9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从涉及代表工作的11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机制的意见》,从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角度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重点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丰富联系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内容。
在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转化为适合人大工作规律的长效机制。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到工作制度保障的实际行动。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代表工作及其制度不断探索完善,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整体实效,促进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持续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转化为更大的治理效能。
七、深入学习交流: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代表工作“百尺竿头更向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增添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年12月22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这次交流会是继201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以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王晨副委员长在交流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人大工作特别是代表工作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系统总结,凝聚着我们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初心使命。要坚持党对人大代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密切同人大代表的联系,高质量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新局面。
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永无止境,制度的完善、工作的改进也永无止境。交流会推动各级人大统一思想、加深认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代表工作“百尺竿头更向前”,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作者:李小健、孙梦爽、赵祯祺、舒颖、张钰钗、孟伟、冯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