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织密法律实施监督网
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
织密法律实施监督网
8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12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14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2019年全年,共有74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活动。简单的数字见证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与代表联系的点滴努力。
在执法检查中,全国人大代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出谋划策。2019年3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来到云南。受邀参与此次行程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长期从事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治理河道水污染方面,他给云南介绍了一个法宝——狐尾藻。“云南磷矿较多,农民种植庄稼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而狐尾藻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来生长,还能往水中补充氧气,对于净化水质有着很好的效果。而且,狐尾藻还可以被用作饲料。这种生态治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提升水环境质量。”吴金水说。7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组来到新疆。随着检查的不断深入,检查组发现,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在新疆高校尤为突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建议,要改变生源结构,吸引更多内地学生来疆学习生活,使他们通过在新疆多年的求学深造经历,从感情上产生对新疆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进而愿意扎根边疆服务边疆。
于全国人大代表而言,参与执法检查不仅是出一份力,也是近距离观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工作作风的绝佳机会。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参加了2019年4月在广东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沈跃跃副委员长带队马不停蹄地冒着大雨奔走在各个检查点,与各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交谈,让我感受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碧水保卫战中敢啃‘硬骨头’的魄力,也看到了执法检查对推动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马瑞燕参加了2019年7月在山西开展的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最大的感受是执法检查组的认真、敬业”。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参加了2019年7月在黑龙江开展的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流程完善,内容丰富,针对性很强”。
图为2019年7月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参加在黑龙江开展的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陈凤珍供图)
为了让更多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让工作、生活在老百姓当中,听到各种声音、了解各种情况的人大代表,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也为了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不断拓宽参与渠道,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就是最好的例证。
“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参与,深入了解法律落实情况,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呼声,助力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栗战书委员长在2019年6月30日听取受委托检查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汇报情况时这样强调。2019年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充分依靠人大代表,执法检查组每到一处,都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坚持上下级人大联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全面、准确、深入了解法律实施情况。而这样的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几乎出现在每一次执法检查中。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发挥好执法检查的作用,推动法律深入贯彻实施,才能用法治力量维护人民权益。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渔业法执法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每一次执法检查中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力量,一起织密推动法律实施的监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