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代表问得实问得准
专题询问:代表问得实问得准
“我是来自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建议,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相关政策,加大中小企业三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比例。”
“中小企业贷款期限比较短,这是事实。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这是2019年6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的一幕。
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探索形成的重要监督方式。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开展30次专题询问。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行3场专题询问:检察机关怎样在不同领域更好地发挥公益诉讼的作用?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松的提问开门见山;对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全国人大代表方敏“亮”出了如何落实河长法律责任、提高河长履职能力的问题;“融资为什么贵?为什么难?”受多名企业家委托,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在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专题询问会上这样发问⋯⋯越来越多的代表在专题询问现场提出的问题又实又准。
代表的声音听到了,问题找到了,监督工作也压得更实了。
参加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专题询问的全国人大代表秦光蔚兴奋地说:“专题询问十分精彩,大家提出的问题直指要害。”到会应询的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将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依照监督法规定按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馈研究处理情况,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意味着身上肩负了沉甸甸的责任。代表参加专题询问不是“泛泛而问”,而是要向有关部门反馈代表监督成果,当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问出百姓的心声,问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问出代表们履职尽责的自信心。
2019年6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图为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进行提问。摄影/马增科
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对此深有体会。对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时,他向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精心准备的5条问题、建议,不仅得到有关负责人的现场回应,也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专题询问上提问,令我感到执法检查力度空前,我们十分期待监督成效。更让我激动的是,专题询问临近结束时栗战书委员长亲切回复:代表的问题和建议很中肯,要认真研究。”蔡仲光说。
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一问一答中展现担当,在良性互动中增进沟通联系。代表参加专题询问,问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有利于更好发挥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要求反映上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