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松:深入基层调研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2019年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履职第二年。深入基层调研,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已成为她始终坚守的初心和职责担当。
作为法学工作者,杨松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重大课题,就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银行法制改革、金融科技、跨境电子支付等法治保障提出建议,被广泛采纳。
身为人大代表,杨松把履职工作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和视野去思考,把深入基层了解到的百姓诉求化为立法追求,先后为《电子商务法》《外商投资法》等十几部法律提供修改意见,履职建议得到充分肯定和赞同。监督财政预算工作建议得到财政部的采纳;节能减排建议直接成为国家节能环保标准和监管规范。“我感到最幸运的是,能够将学术研究和履职有机结合,为法治建设贡献一份智慧。”杨松说。
杨松注重统筹规划调研和走访,不但深入基层面对面掌握群众需求,而且多次组织基层研讨会和座谈会,形成的调研报告都带到全国人代会上。2019年,她始终在寻找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点,大量调研后提出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法治途径,提出加快修改《仲裁法》的议案,已纳入全国人大修法计划。两年来她牵头提交全国人大议案4件、建议10件,这些议案得到不同程度采纳,建议也得到回复和有效解决。
作为辽宁大学防范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她不但身体力行投身防控工作,而且撰写了《打好防控疫情的大仗,需要在持久性措施上下功夫》的研判建议,已交给教育部和我省相关部门。
“我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民法典》草案,也积极提交了修改建议。”杨松告诉记者,她正在准备就如何依法防范疫情并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如何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如何推动民法典配套法规修改、商业银行法和高等教育法修改、推动维护公共利益信息保护法的建立、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等,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设想。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作者:侯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