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安顺: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作出人大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安顺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推动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三个强化”,人大工作站位更高活力更足
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安顺人大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人大工作境界。采取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常委会会议、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党组理论学习研讨会议以及出台文件等形式,扎实抓好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同步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要点进行系统梳理,编印成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手册发给人大干部和代表达2000余册,在全市人大系统中掀起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确保会议精神走深走实、一贯到底。
强化党的领导,把准人大工作方向。坚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和职权行使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市委始终把人大工作与党政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考评,定期听取人大党组工作汇报,优先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人大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强化自身建设,激发人大工作活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推动人大干部队伍信念过硬、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市委每届至少召开1次人大工作会议,先后就人大全面工作及专项工作出台《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5个,支持人大新设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增设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并切实加强县乡人大建设。目前,全市66个乡镇全部配有人大主席,28个乡镇同步配备专职副主席(其中,16个乡镇配有2名),推动人大工作活力更足、力量更强。
坚持“三个聚焦”,人大工作刚性更强实效更好
坚持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势中谋划、在大事中担当,力使人大工作更好服务党委中心工作,更好助力改革发展攻坚任务。
聚焦良法善治,自觉与法定职能同行。坚持立法重大问题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立法机构建设,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先后制定了地方立法条例、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立法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基层立法联系点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地方立法工作科学民主依法开展。紧扣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制定第一部实体法规《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突出地方特色,制定全国市州一级第一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法规《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聚焦重点领域立法,制定《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安顺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实现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立法领域全覆盖。每出台一部法规,均召开高规格的宣传贯彻大会,推动法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聚焦监督支持,自觉与发展大局同频。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把好“度”站好“位”,达到督一项帮一项、抓一件成一件。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提出人大“五抓五促”工作举措,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帮助发展产业项目2800个,协调资金近10亿元。连续4年牵头开展全市重大项目督导督查,实地督查项目2168个,推动解决问题485个。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连续3年开展监督,“一对一”访谈企业302家,帮助解决问题218个,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从2019年全省末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二位。牵头开展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督促帮扶,推动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1户,入库数全省第一。聚焦事关安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印发关于推动和督导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由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带队定期开展推动和督导,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小结”督导机制,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质增效,自觉与时代要求同步。对标对表省人大常委会“一点十面”创新做法,推动安顺人大面上工作形成“审议+测评+询问+跟踪”全链条监督模式;年度工作形成“年初谋划看议题、年中推进看质量、年底问效看落实”三看监督法,专题询问形成“把好选题关、问答关和落实关”三关工作法,推动人大工作更具刚性和实效。近年来,共开展执法检查17项(次),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00余个,满意度测评68项,专题询问11次,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和提出意见建议1000余项(条)。
坚持“三个突出”,人大工作民意更畅民情更深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突出平台载体建设,畅通民主表达渠道。注重从各方面各领域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5个,在乡镇全覆盖设立代表联络站92个、较大村居设置代表联络室174个,通过“一点一站一室”近距离全方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最大限度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突出联络制度建设,夯实民意直达途径。全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始终做体察民情的有心人、反映民意的代言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近年来,共邀请1000余名(次)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3000余名(次)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等活动,使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得以体现和实现。
突出办理机制建设,拓展惠民生表达方式。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引导代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热点难点,找问题症结、谋前瞻方案、提管用建议。近五年共协助辖区内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403件。建立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制度,连续多年实现代表建议办理“B”类件转“A”类件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