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黄水河”变回“清水河” 园区空气更加清新!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环保行”活动监督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大家面前的把手就是调节排口流量的阀门开关。通过调节排口流量,就能实现减轻截污管网运行压力和削减末端由降雨产生的溢流……”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桥,遵义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向大家演示调节式排口操作流程。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守护黔山秀水 共建生态文明”2023年贵州环保行活动,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乌江流域保护等情况,先后赴贵阳市、遵义市开展检查。

湘江河是流经遵义中心城区进入乌江的一级支流。因污水渗漏、溢流等问题,曾经的湘江河让人避而远之。

“目前,枯水期产生的污水能够全部进入管网。中大雨时通过人工现场实时检测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道进行补水。”工作人员向检查组介绍,新华桥排口经改造后,污水收集成效明显,如今大雨不再淹没步道、小雨不再溢流污染。

“修建可调节式排口的治理方法科学合理,不仅有效实现清污分流,还减轻了下游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省人大环资委委员何枢表示。

湘江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正是遵义市中心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为保障湘江河的清澈靓丽保驾护航。


遵义市中心城区南部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15万吨/日,污水处理采用了较为先进的A+A²0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图为进水水样和出水水样对比(图/郭立)


“遵义市部分末端污水在此汇聚,通过A+A²O污水处理工艺,最终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这对湘江河下游生态治理非常关键。”遵义市中心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赵以琦向检查组介绍道。

不仅如此,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成效也十分显著。截至2023年5月,向湘江河生态补水2.09亿吨,减少了湘江河流域水环境污染。

煤矿废水污染治理是此次检查的重点之一。过去,桐梓县茅石镇茅坝河河水清澈见底。只因其上游的下岩湾煤矿在关闭前未建设矿井废水处理设施,井下废水未经处理通过主井口流入茅坝河直接排放,致使茅坝河成为“黄水河”。


经过处理后的矿井废水以达到排放标准。图为废水流经的出水口(图/郭立)


“我们不仅启用了附近煤矿的污水处理设施,2022年10月还建成了150立方米/小时的污水处理厂,确保矿井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桐宸污水处理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检查组望向不远处的茅坝河,发现“黄色河水”已消失无踪,茅坝河又重新回到“清水河”的模样。

贵阳市开阳县磷矿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富磷矿集中分布区。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开阳县部分磷化工企业污染周边地下水,贵州黔能天和磷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检查组来到开阳县,实地查看企业整改情况。

“根据问题整改清单,我们制定了污水管道‘暗改明’,水萃渣池‘抬升架空’等治理方案,进一步避免污染地下水。”贵州黔能天和磷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烟气、雨污分流等整改项目也按序推进,预计今年12月前完成全部整改。

“园区没有刺鼻气味,说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局局长田获表示,通过采取安装脱硫塔自动监测设备等一系列措施,烟气排放得到有效整改。

活动期间,检查组还实地察看桐梓县天门河治理情况、桐梓县城区污水“一张网工程”实施情况。


图为湘江河下游(图/郭立)


据悉,自2012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乌江和赤水河流域保护,连续组织开展10次贵州环保行活动,持续紧盯和推动解决乌江和赤水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十年来,贵州环保行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解决重大环境资源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省人大环资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以环保行活动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好人大监督作用,为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作出人大新贡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